小学数学_渗透“画图”策略_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_渗透“画图”策略_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ID:6570981

大小:47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18

小学数学_渗透“画图”策略_提高解决问题能力_第1页
小学数学_渗透“画图”策略_提高解决问题能力_第2页
小学数学_渗透“画图”策略_提高解决问题能力_第3页
小学数学_渗透“画图”策略_提高解决问题能力_第4页
小学数学_渗透“画图”策略_提高解决问题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_渗透“画图”策略_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渗透“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圆环面积》教学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当学生面对着一个比较综合、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地找到其突破口,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呢?俗话说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数学解题策略有许多种,其中画图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而画图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十分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我最常向学生推荐的一种解题策略。下面结合一道运用圆环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

2、的题目来谈谈在教学中渗透“画图”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反思与体会。【关键词】渗透“画图”策略解题策略的指导应用价值教学建议一、缘起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的《作业本》P34,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其中有一圈1mm宽的边。这一圈边的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先看一看1元硬币,再想想怎么算,然后计算)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圆环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但从学生完成练习的结果反馈:近八成的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如:①25÷2=12.5  12.5+1=13.5  3.14×(13.52-12.52) ②25÷2=12.5 25+1=

3、26 26÷2=13 3.14×(132-12.52)③25÷2=12.5 25-1=24  24÷2=12 3.14×(12.52-122)……其中有一半竟然是一直以来教师心目中的优生。评讲后,将这一道习题作为典型错例原题照搬到单元测试卷中,测评结果仍然不容乐观,还有近四成(39.6%)的同学仍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当中也仍然有好几个教师心目中的“优生”12。本以为这是自己班级中的特殊现象,不足为鉴。想不到在与其它班数学老师的交流中发现,每个班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有些班级出现的结果还更严重,能正确完成的也就那么少部分同学。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重视,

4、看样子,问题并没有刚开始想的那么简单,第一次《作业本》上出现时,我总认为学生懒,题目的问题后面明明写着提示:先看一看1元硬币。却不愿意拿1元硬币看一看,题目乱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一错再错呢?怎么解决呢?◆调查解题错误的学生,了解解决这道题的相应知识是否掌握。一问:你知道“硬币一圈边”是什么形状吗?二问:你知道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三问: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发现错误的同学中除了二、三个学困生,都能说出“硬币一圈”是圆环,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也可以用π×(R2-r2),从学生错误的算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圆环面积计算公式的

5、影子。这说明前一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达成的,根据经验,我估计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根据文字叙述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条件。为了证实问题是否出在“学生根据文字叙述找不出求圆环的两个必要条件:R和r”。为此,我设计了一组调研题(见下),为了避免相互干扰,我将这组题目分两个时间完成。1、计算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2、在直径为4米的圆形花坛内有一条宽1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统计结果(第一题的正确率是84.1%,第二题的正确率只有41.3%),证实我的猜测,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根据文字叙述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条件。◆调查解题正确的学生,了解学生解决这

6、道题的解题策略有哪些?叫来第一次《作业本》上做对的13人进行了解,通过询问发现做对的同学中:解题策略看实物的画图的想一想的别人教的人数542212可见,借助于实物或者是画图,数形结合,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错误的学生为什么不画图呢?是不会画吗?一问之下,结果令人惊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我没有想到”。甚至还有几个同学说“题目又没有要求我们画图”。这一结果真让我们老师无言以对,哭笑不得。◆怎样讲评这道题目呢?问了几个老师,不约而同的说:“要么拿实物给他们看,或者画图给他们看”,再让他们从实物上或从图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R和r。不管是

7、学生,还是老师,都认为“画图”是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好策略,那学生为什么想不到画图呢?学生缺少画图的解题策略,肯定于我们前面的教学有关。因为教学结果其实是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的必然呈现。那么在新授课时,我们对此进行渗透了吗?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调出了同年级任课老师《圆环面积》的教学设计及课件,发现无一人叫学生画图,碰到类似问题,是老师画在黑板上,或者是题目和图形一起在课件中呈现。这也难怪大部分学生会想不到画图!如何变“老师画”为“学生画”,如何变“要我画”为“我要画”,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

8、维、获得思想。我设计了一节课——巧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下面从几个片段进行一些反思与体会。二、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