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简介

青州古城简介

ID:66077423

大小:29.67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9-23

青州古城简介_第1页
青州古城简介_第2页
青州古城简介_第3页
青州古城简介_第4页
青州古城简介_第5页
青州古城简介_第6页
青州古城简介_第7页
青州古城简介_第8页
青州古城简介_第9页
青州古城简介_第10页
资源描述:

《青州古城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州古城简介篇一:青州古城青州古城遗址2021-11-0516:15:40

2、分类:默认分类

3、标签:

4、字号大中小订阅郝增牛志伦四千多年前,在夏朝禹王治水时,用自然分区的方法,把全国分成九州,青州就是古九州之一。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海岱惟青州”。这就说出了青州的地理范围,海指东海,岱为泰山。西起泰山,东到东海的这片土地统称青州。为何称作青州?史书《周礼》载,名字是依据所处方位而定,青州“盖以土居少阳,少阳系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称青州”。有文献可考的青州古城有四,即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而青州满族旗城,则是清雍正八年(1730)所建。一、广县城:西汉高祖

5、刘邦在公元前204年,派将军韩信击败齐王田横,青州归西汉管辖,设置广县城,遗址地势高突,地表土层厚1.5米左右,地面有少量的汉代陶片暴露。但在1.5米以下的文化层中有大量的汉代陶片和砖瓦,该文化层厚达1米左右。在汉代文化层下,叠压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层。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封功臣召欧为广侯,他居住在这座城里传了五世。今建九龙涧花园小区,发现了广侯召欧的后代召嘉的坟墓,墓深二十米,棺椁仍存,并出土了召嘉之印。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始置青州刺史部,州治广县。竟宁元年(公元前33)汉元帝又封淄川孝王刘横之子刘便为广侯,传三世。西晋永嘉五年(311),前赵刘聪派王弥的部将曹嶷攻打青州,破

6、城后曹嶷为青州刺史。因广县城遭到严重的破坏,曹嶷在尧王山南1.5公里处建新城,史称广固城。《水经注》记载:“阳水,径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齐乘》亦云:“汉置青州刺史,不常所理,郦氏所说非也”。《通典》载:“汉刺史乘驿巡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几月循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广县城遗址1990年公布为青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广固城:广固城位于南阳城西北4公里,尧王山南1.5公里处,西临北阳河,四周有绝涧环绕,岨水深隍,城址南北宽约600米,东西长约800米。从面积上看,应为广固城之内城,即小城。《元和郡县志》载:“有涧甚广,因以为固,易守难攻,故曰广固”。前赵

7、任命曹嶷为青州刺史,攻陷广县城后,另筑新城于尧王山前,因地就势以涧为池,涧水深广,故名为广固城。该城始建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曹嶷建成广固城后,他把青州、齐郡、临淄县三级政府都移来广固城。据《益都县图志·金石志》载:历史上曾出土过“三印”,即:“晋殿中司马印、晋安北将军长史印、晋别屯司马印”据考证:“以上三印并于郇、杜二村出土”。此三村为原普通镇的大郇、小郇村和杜家庄,三庄皆坐落于北阳水西岸。另在全国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位于大郇村附近的砖窑厂出土过二晋时期的铜器,因此确定此处为广固城旧址应无疑议。太宁元年,后赵石勒派石虎领兵出击广固城时,一次就坑杀广固城军民三万余众,仅留男女700人

8、。东晋隆安四年(400)慕容德率兵四十万,攻打广固城,辟闾浑驱赶士民8000余家入广固城固守。慕容德杀死东晋守将,占领广固城后,建立了南燕国,即位当了皇帝。他广农积粮,富国强兵。发展并建立起步兵37万,车1700乘,铁骑5万3千匹的强大军队。所以从仅存的五十万平方米的城址来看,是很难容得下这么多的军队,因此断定:外城一定要比内城大的多。东晋义熙六年(410)东晋大将刘裕统兵攻击南燕广固城,血战10月有余。因久攻不下,遍求良策。河间人元文向刘裕献策说:“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渑水带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必当陷。石虎从之,嶷请降。降后五日,大雨雷电震开。后慕容属之攻段龛,十旬不拔,塞

9、口而龛降。降后无几,又震开,旧迹犹存,直试修筑。裕听其言,遂塞之,超及城中男女皆患脚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为晋所擒也。”刘裕破城后,将广固城夷为平地。杀鲜卑贵族以下3000余人,1万多名妇女儿童,当作战例品赏给军士。让羊穆之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阳河北另筑新城,称东阳城。三、东阳城:东晋义熙六年(410),东晋灭南燕,夷广固,羊穆之在南阳河以北,北阳河以东,另筑新城称为东阳城。东阳城在今北关一带,东起今市立医院东侧的晓东门,西至北西关东侧岱宗门,全长2500米,南濒南阳河北关街南端的南天门,北到西大街北端的车辕门(又名武曲门)外的东店,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250万平方米。另外西北

10、设镇青门(马驿门),门外接西店街。东阳城曾于神宗熙宁十年,修州城,建楼橹,南岸置吊桥。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金兵再陷州城,杀代理知州魏某,焚城而去,在南宋与金、元及农民起义不断交战中,东阳城频遭战火。因南阳城在修建应战中不断完善,至明洪武三年,南阳城经过大规模的修筑后,州府的统治中心迁入南阳城,东阳城至清代逐渐被废弃。明洪武十一年(1378),在东阳城故址修复土城,不久被废,仅西北有城门残存,残墙高20米,长27米,门洞宽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