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二章习题

必修三第一二章习题

ID:6609923

大小:816.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20

必修三第一二章习题_第1页
必修三第一二章习题_第2页
必修三第一二章习题_第3页
必修三第一二章习题_第4页
必修三第一二章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一二章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学年度淮南二中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一定是明确的界线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2.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有界性B.差异性C.整体性D.层次性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

2、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小题。3.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同特征的是()A.都是平原地区B.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C.都位于入海口处D.土壤都比较肥沃4.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5.下

3、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地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6.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试卷第

4、7页,总7页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窑洞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8.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波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波联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

5、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9.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了()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10.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地理信息技术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以下问题。1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

6、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荒漠,其人为原因是试卷第7页,总7页()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13.在干旱地区,不当的灌溉措施,易出现的一种荒漠化现象是()A.沙漠化B.石漠化C.次生盐渍化D.土壤酸化近年来,乌梁素海面积不断缩小。专家预侧,乌梁素海10到20年内可能将会消失。下图为乌梁素海位置示

7、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14.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A.下渗严重B.蒸发旺盛C.污染严重D.过度引水灌溉15.乌梁素海面积变化带来的影响()A.河套下游地区流量更加稳定B.当地气候温差变小C.生物多样性减少D.周围水土流失加剧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6.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17.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

8、题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⑥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试卷第7页,总7页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