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ID:6613233

大小:38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_第1页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_第2页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_第3页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_第4页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论文题目:呼伦贝尔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景观生态学分析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专业班级:地理科学101班姓名:汪晓翠学号:10280113完成时间:2012年12月28日指导老师:陈梅花成绩:呼伦贝尔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景观生态学分析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101汪晓翠10280113摘要: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变化和景观规划管理,其基本原理包括: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和景观稳定性原理等。沙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在

2、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过程受阻和演变发生异化的过程。所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沙漠化的研究和治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沙漠化与景观干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景观格局过程等方面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沙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方案两方面研究中的应用。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景观生态学原理;现象原因;治理方案一、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概况呼伦贝尔草原位于蒙古高原东北缘的呼伦贝尔高平原上,属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海拔在500~800m之间,地势比较平坦,总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是欧亚草原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著

3、名的草原之一。草原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1352种,其中可供家畜饲用的野生植物794种,这些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成为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高原上的海拉尔河南岸、乌尔逊河与东部辉河之间的地带,由三条沙带组成。北部沙带长约110km,宽6~30km,除嵯岗以北部分沙丘分布于海拉尔河北岸外,绝大部分分布于海拉尔河南岸;中部沙带沿甘珠尔庙西北沼泽地边缘—阿木古朗镇—辉河公社一线分布,沙带长约100km,

4、宽约5~18km不等,呈“L”形沿辉河古河道分布;南部沙带长约50km,宽约10km,东南起伊敏河上游头道桥,西北至甘珠尔庙附近的沼泽边缘。三条沙带大致沿海拉尔河阶地和辉河阶地分布,大致东西走向,主要由固定、半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组成。近十几年来,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干旱和牧区人口增加,呼伦贝尔草原人为活动频繁,人们只利用、不建设、少保护,长期掠夺式经营利用,草原植被得不到恢复和更新,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中砂质草原已有很大一部分发生了沙漠化,给当地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危害。可见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象更加严

5、重,因此必须首先探讨沙漠化原因,然后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与整治。二、景观干扰与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景观生态学中对干扰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认为干扰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主要来源,它既改变景观格局同时又受制约于景观格局。干扰的后果具有双重性,它既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景观生态学中将其定义为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能改变资源和物理环境的相对离散性事件。根据干扰的起源,可将干扰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两种,自然干扰是指自然环境条件下发生,没有人为介入包括偶发性的破坏性事件(泥石流、雪崩、风暴、冰雹等)和环境的波动(气候干湿变

6、化与冷热交替)。人为干扰则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对资源的改造利用等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森林砍伐、水库修建、烧荒种地、放牧等)。事实上,无论是自然干扰亦或是人为干扰,生态系统或许会发生变化,变得不稳定,产生景观的异质性,但最终生态系统将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这种性质是相对性的。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特征有关,而且与外界干扰的强度和特征有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主要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与景观一样,适度的干扰使沙漠化生态系统的

7、异质性增加,稳定性增强,如农田防护林和防沙林带等人为斑块的引入导致沙漠化生态系统异质性增加的现象;外界的干扰既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增加,也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减少。在沙漠化发展的初期,地表被破坏,原来的草原景观被具有不同覆盖的斑块所取代,景观的异质性增加。但是,当沙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初期形成的农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和沙丘间低地交错分布的景观为大面积流沙所取代,景观异质性减小。无论是异质性增加,还是减小,沙漠化生态系统的变化与生态系统本身的稳定性有关。稳定性则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组成、结构、环境条件和干扰。一般来讲,偶然事件常常

8、导致系统的较大波动,而周期性的干扰使沙漠化生态系统处于某种平衡状态。生态系统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可以用系统边缘或相邻生态系统间界面层的变化来衡量。因此,根据景观生态学中的干扰原理,可将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干扰原因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