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doc

论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doc

ID:6627228

大小: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0

论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doc_第1页
论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应用化学2009级3班杨金鑫指导教师马国华编辑摘要: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救国救民和富强国家的真理,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学习。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蔡元培提出学习西方文明要"吸收而消化之",基本上反映了近代中国80年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的坎坷历程。随着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历程,中国人的观念也得到了不断更新:“师夷长技”观念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的观念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的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的

2、务实观念更新了偏颇的尚虚观念;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关键词: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五四运动,吸收而消化之,华夏变夷,维新变法,尊王法祖,民主、民权,君权神授,务实观念,尚虚观念,男女平等,男尊女卑。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1841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了《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

3、括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虽然他们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继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后,洋务派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的思想,再一次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高潮。冯桂芳的《校庐抗议》明确标明洋务派“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宗旨,主张“采西学”、“制洋器”。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持后者。它从理论上确定了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暂时解决了引进西方文化后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的问题。它有力地推动了一个以引进西方科技、管理方法,创办近代企业的社会运动。问题是这个选择不是使固有的文化适应“近代”的变革,使之具有“近代”的功能,并

5、正确吸收西方近代文化有益的东西,而是在于维护封建思想文化和封建统治秩序,这就充分表明了这种文化选择的保守性和狭隘性。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在内忧为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才是进步的,他们成功的建设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2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对鸦片战争以后几十

6、年中国人对待西方文化各种态度进行了反思,总结了经验教训。他们批评“中体西用”论的失误,并超越了“中体西用”的局限,把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把谋求政治体制的变革放在首位。对于西方文化,他们主要选择吸收了进化论和民权、自由、平等的思想,以及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康有为是一个典型的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的人。他将资产阶级进化论学说,与中国古老的“公羊三世说”揉合在一起,“欲以构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形成了改良运动中具有中国特色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内涵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体系。但是,维新人士在文化选择上

7、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他们尊崇今文经学,以孔子为旗帜,鼓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地位。20世纪初年,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从西方文化中选择吸收了进化论和民权、自由、平等思想,但在政治制度方面和维新人士不同,他们采取的是民主共和国方案,摒弃了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曾游学欧美,旅居香港、日本,他比同时期的康有为等人对西方有更多的了解和体验,更透彻地掌握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他既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同时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消极性一面,在主观上并不认为西方政治制度一切都好,因此,他不是把西方文化照搬到中国,而是作了很好的选择,

8、他的“民主主义”就是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中国的“大同”理想有机结合的产物;他的“五权分立说”,则是把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中国化的一个大胆创造。1911年,孙中山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