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轧机轧制工艺规程

1450轧机轧制工艺规程

ID:6632405

大小:1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0

1450轧机轧制工艺规程_第1页
1450轧机轧制工艺规程_第2页
1450轧机轧制工艺规程_第3页
1450轧机轧制工艺规程_第4页
1450轧机轧制工艺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1450轧机轧制工艺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4503#轧机轧制工艺规程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无锡西城特种薄板有限公司14503#轧机试生产轧制工艺过程。二、机组工艺参数轧制材料: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钢、电工钢等轧制规格:H=0.35~2.0mmB=900~1300mm原料规格:H=1.5~5.0mmB=900~1300mmd=Ф610mmDmax=Ф2000mm成品卷径:d=Ф610mmDmax=Ф2000mm轧辊尺寸:工作辊Ф385/Ф425×1460mm中间辊Ф440/Ф490×1480mm支撑辊Ф1200/Ф1300×1450m

2、m工作辊硬度:>85HSD中间辊硬度:75~80HSD支撑辊硬度:64~68HSD张力:开卷:7~70KN卷取:7~70KN(单电机)70~140KN(双电机)轧制速度:Vmax=900m/min最大轧制力:Pmax=20000KN最大轧制力矩:Mmax=120KN.m工作辊正/负弯辊力(单侧):360KN/200KN中间辊正弯辊力(单侧):400KN中间辊横移量:Max365mm主电机功率:Nmax=1197*4KW=4788KW主电机转速:350/800r/min减速比:1.0588传动方式:

3、双电机上、下工作辊单独传动三、轧制工艺规程3.1原料制度3.1.1化学成分低碳钢化学成分应符合下表规定牌号化学成分%6CSiMnPSAlsSPHC≤0.12≤0.05≤0.50≤0.035≤0.035≥0.015其余化学元素:N2≤0.005%,Cu≤0.15%,Cr≤0.08%,Ni≤0.10%,也可供应符合上表规定的其他牌号钢种。3.1.2尺寸精确性和均匀性钢带厚度mm项目厚度允许偏差mm2.0~3.5横向厚度偏差(同板差)不大于0.08纵向厚度偏差不大于0.183.1.3坯料表面质量钢带表面

4、不得有气泡、结疤、裂纹、夹杂和其他对使用有害的缺陷,钢带卷不得有分层。3.1.4工艺性能冷轧用坯料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牌号抗拉强度MPa延伸率δ50%拉伸试样弯曲180d=0SPHC270~410≥315号轧制方向完好3.2压下制度3.2.1压下制度主要是依据设备能力﹑轧制要求,充分利用带钢塑性,并考虑加工硬化程度,用最少的道次,最大的压下量,分配道次加工量,以尽可能减少中间退火次数,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操作方便﹑可靠。制定原则:前面道次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后面道次保证产品

5、板形质量。合理的压下规程应确保每道次轧制负荷基本一致。3.2.2一般地,1450轧机的最大压下量≤1.80mm,轧制总变形率要求>50%,在60~70%最佳,道次变形率≤45%,成品道次变形率20%左右。几种典型压下制度参考见附表。3.3张力制度3.3.1开卷张力开卷张力应以不大于来料卷取张力,一般为来料卷取张力的75%~80%,避免产生层间错动。因现在酸洗张力不大于5吨,故一般情况下,开卷张力在3~5吨之间。3.3.2道次间张力及张力调节量F中=B×Hi×σii=1,2,3,4,5……B:轧料宽

6、度mmHi:道次厚度mmσi—第i道次前张应力N/mm2第i道次前张应力为第i+1道次后张应力,第i+1道次后张应力必须小于等于第i道次前张应力,避免产生层间滑伤。6道次间张应力为40~150N/mm2,厚时用小张应力,薄时用大张应力。厚度≥0.8mm时,张力≥120KN,前后张力差控制在10%~20%。厚度<0.8mm时,张应力采用100~150N/mm2,可采用后张力大于前张力,用于调节厚度。3.3.3成品卷取张力F卷=B×h×σ(N)B:轧料宽度mmh:成品厚度mmσ:成品卷取单位张应力N/

7、mm2考虑到后道工序是直接紧卷退火,故成品卷取张应力只能按25~65N/mm2计算卷取张力。薄料取大值,厚料取小值。成品卷取张力参考下表:单位:KN厚度mm宽度mm0.350.40.50.60.70.81.01.11.21.31.51.82.0900~1100232527313437394042444648511100~130027293135394244464850525458注:根据实际情况,上下调节不超过±10%。3.4辊型制度辊型制度与所轧钢种、宽度及润滑制度有关。其辊型制订是在正常润滑条

8、件下进行的,辊型配置是全部轧辊均为平辊,且中间辊和支撑辊两侧有倒角;硬度高的辊配为下辊,确保下表面质量;成对工作辊辊径差≤4mm;一般情况下,大直径辊配为下辊,以便于上压。工作辊锥度≤0.02mm,两工作辊硬度差<3.0HSD。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边浪,说明轧辊凸度小,可增加弯辊来保证板形良好,;如果轧制过程中出现中浪,说明辊凸度偏大,可减小弯辊来保证板形良好。按正常工艺要求,计算板形调控手段优先权的选用一般遵循两个原则:(1)按照响应慢的、灵敏度小的、轧制过程中不可动态调节的调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