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

ID:6680930

大小:19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22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_第1页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_第2页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_第3页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_第4页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_第5页
资源描述: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杜平山摘要:通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上古地震的研究,讨论该断裂带的大震重复间隔问题,经分析后认为其大震间隔时间为1000年~3000年。关键词:活动断裂;古地震事件;探槽部面;重复间隔中图分类号:P315.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115(2000)01-0102-17RECURRENCEINTERVALONMACROEARTHQUAKEALONGTHEACTIVEFAULTOFZEMUHEDUPing-shan(SeismologicalBureauofSichuanProvince

2、,Shuangliu610200,China)Abstract:AccordingtopalaeoearthquakesinZemuhefaults,themacroearthquakeintervalsaredetermined.Theintervalisabout1000~3000years.Keywords:seismogeniccondition;palaeoearthquake;palaeoseismogenicstrusture;prognosticmap  关于活动断裂带上古地震和大震重复间隔研究是80年代以来我国

3、在主要活动断裂带上相继开展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因为,活动断层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确定潜在震源区、大震发生的时间及强度,对未来地震的预测、预报、工程安全性评价、防震抗震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大震重复间隔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大地震的平均位错速率来计算未来地震事件之间的平均重复间隔,这样求得的大震重复间隔时间,称之为平均大震重复间隔。另一种方法是依据活动断裂带上及其附近地区古地震全面研究资料,建立两次或两次以上大地震事件年代所求得的接连发生的古地震之间或古地震与近代地震之间的重复间隔,即称之为实际大震

4、重复间隔。因此,前者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是理论化了的模式;而后者是对于自然界客观现象的归纳与概括,所以它应较接近客观实际。1 断层滑动速率与大震重复间隔  断层滑动速率是在测量的时间内,一条断层上的纯构造位移。利用断层滑动速率来求取平均大震重复间隔的研究方法是将地震的重复间隔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它要求这些大震重复间隔要大致服从某一种理论模式,如特征性复发模式等。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大震重复间隔,所需条件简便易行,可以广泛地运用来开展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1.1 特征地震的确定  D.P.Schwartz和K.J.Co

5、ppemrsmitn提出了特征地震的定义[1]:发生在特殊断裂或断裂段上的地震不遵循Guterg—Richter的地震频度—强度关系式(Lg=a-bM),暗示着一个非线性的地震频度—强度关系曲线(图1)。它受特征破裂事件控制,在中等强度范围内有一个低b值。图1 单条断层或断层段的震级—频度重复关系  按其定义,特征地震具有如下特点:  (1)在一条断裂或某些断裂段上,趋于发生基本相同的地震,即这种地震的强度在某一最大地震相对窄的范围内波动,其前、后两次大地震事件之间的时期内,中等强度的地震不频繁或很少发生;  (2)一次地震的破

6、裂位移峰值和多次地震破裂位移的累加峰值出现在同一地点,即原地重复特点;  (3)大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是大致相同的,即准周期特点;  (4)前、后相继发生的两次大地震,其震级大致相近,有震级相似的特点;  (5)大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大致是相同的,具有构造类似性特点。  依照以上5个特点,我们认为在则木河活动断裂带上特征地震是存在的。如1850年西昌地震与814年西昌地震震级大致是相近的,而且在这两次大地震事件之间的时期内中等强度的地震并不频繁或很少发生。根据历史资料和填图结果证明,1850年西昌级地震地表破裂带与原有的活动性断层形

7、迹一致,地震破坏区也与历史地震破坏区基本吻合,破裂位移的累加峰值在兰比洛一带出现有8m、14m、24m、31m两倍数增加的现象,并且大地震都是发生在大箐次级剪切断层的枢纽轴部。这似乎表明,1850年西昌级地震不但是则木河活动断裂带上的特征地震,而且也具有和其它走滑断裂带上所发生的大地震在发震构造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我们通过1∶5万地质填图后,确认西昌一带有这次地震的地表破裂遗迹存在。在1850年地震最大位移8m处,还发现了1850年地震之前的一次6m位移的地震遗迹;其次,通过槽探发现在1850年地震充填楔之前还有一个被这次地

8、震充填所破坏了的地震充填楔,其14C年龄为距今1100年左右,这与814年地震距今的时间相差无几,推测应该是814年地震所形成的。依据这次地震所遗留下来的地表形变带和最大位移6m综合判断认为,这次地震的震级为M≥7级;从发震构造背景及构造活动强度分析认为,大箐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