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考核-唐朝已趋“标准化”

官员考核-唐朝已趋“标准化”

ID:67680279

大小:19.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9-17

官员考核-唐朝已趋“标准化”_第1页
官员考核-唐朝已趋“标准化”_第2页
官员考核-唐朝已趋“标准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官员考核-唐朝已趋“标准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官员考核:唐朝已趋“标准化”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国家政权,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加强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考核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考核过程严格有序,允许官员申诉执行官员考核工作的机构是六部之一的吏部考功司,设专人负责考核京官和地方官。为了保证考核质量和权威性,每年都临时指派两名地位高、名望也高的京官为考校使,又从门下省的给事中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各派一人进行监考,称“监考使”。在最初意见形成之前,中央的省、台、寺、监以及各地方政府的首长,先要对属下人员的德、才、能拿出一个初步意见,登记造册,形

2、成档案。首长还要对所有被考核的官员分出等级。流内官(指一品至九品的有品位的官)分九等,流外官分四等。定等之后,要当众宣布,征求同僚和本人意见,本人如不同意首长所定的等级可提出申诉。完成之后,把材料报到尚书省吏部的考功司。与此同时,尚书省又把自己直属各司和派到地方的监察官所收集的有关材料一并汇总,转交考功司。第3页共3页考校使、考功司综合各种渠道报上来的材料,拿出最后意见,由考核使当面向齐集于都省京官和各地方政府派到中央的朝集使(地方官的代表)公布。公布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长官将被考的名牒、等级张榜于衙门大门之外三天。

3、如果被考核之人对所定等级有不同意见,仍然可以上诉,考功司派专人再予复核。如果上诉意见正确,便更改等级,如果上诉意见不正确,则降低被考核之人的级别,以示惩戒。一切都进行完了,由朝廷发给“考牒”,以资凭证。考核内容重德性要求,也重岗位表现唐代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考核有一套标准。这个标准一是品德,二是才能。对流内官的考核根据才、德表现分为四善二十七最。所谓四善是官德在四个方面的优秀表现,即德义有闻(好品德被广泛了解),清慎明著(清廉谨慎突出),公平可称(办事不徇私被公认),恪勤匪懈(经常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二十七最是指二十七个

4、方面工作的具体表现,就是看一个官员完成本职工作的水平如何。二十七最是针对二十七种的官吏的才能要求,并非是对一个人要求达到二十七项“优秀”,一个人只达到一“最”便可以了。如:献可替否(敢提肯定与否定的建议)、拾遗补阙(及时发现工作漏洞,提出合理建议)是近侍(皇帝周围的亲近官员)之最;铨衡人物(正确评价别人)、擢尽良才(发现人才,推荐人才)是选司(负责人事组织的官员)之最;扬清激浊(表扬清廉,批评贪腐之官)、褒贬必当(批评表扬不出偏差)是考校(监察官)之最。第3页共3页至于劝课农桑、户丁增加、狱讼无冤、推荐人才等,则是具体业

5、务能力的考核,依不同的岗位和职责有所侧重。考核结果实行分类管理,奖优罚劣唐代在考核各级各类官吏时,根据善、最的多少,把各位官员分为九等。根据不同的等次,官员会得到升、平、降禄的不同待遇,以及升、平、降、免官阶的不同奖惩。流内官的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无最而有二善为中上;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事精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官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务废缺,为下中;居官诌诈,贪污有状,为下下。流外官,以行能功过分四等:清谨勤公为上,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对

6、皇亲国戚,近卫之人,也依其功过行能分为上、中、下三等。经考核,凡列于中等以上者,皆可升官、加禄;中等以下者,就要降级罚禄,情节严重,则要罢官受惩。州县官吏日常工作,都是职分之内之事。这些事是:纳税、判案、安定百姓、田地无荒芜、摊派平均、官舍维护、驿站运输、道路通畅。以上各项日常工作没出差错,便一律以“准职分无失”处理。只要能获得中中等级,四年之后,便可升迁一级。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