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

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

ID:67731993

大小:21.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28

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_第1页
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_第2页
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_第3页
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_第4页
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_第5页
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_第6页
资源描述:

《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临湘:喜叫科技换新天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市、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从这些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中可以看出,临湘市的科技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卓著。但或许让人想不到的是,多年前,科技这一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在临湘市还处于“熄火”状态。科技局没钱没条件,农民想致富没门路,企业习惯了小富即安,科技的“难作为”不仅让政府职能部门地位尴尬,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长期原地踏步。究竟是什么让临湘市科技工作重新焕发活力?又是什么让农民转

2、变观念,利用技术创新走上致富之路?企业又是如何运用科技这根杠杆,撬动业绩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年8月10日,是刘炎林受命担任临湘市科技局局长的第一天。由于多方面原因,此时的科技局面临缺钱缺人才的窘境。刘炎林一上任,就走进村组科技示范户的田间塘边、中小企业的车间搞调研,与班子成员反复交换意见,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如果说大地只有经过科技之水的浇灌才能结出硕果,那么科技局就是水的源头。源头之水不活,科技工作也难活。第6页共6页根据实际情况,《临湘市科学技术局工作规则》迅速出炉。《规则》分为18章76条,按责分解到

3、岗到人,全局干部、职工人手一册,照章行事。通过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讲评,强化内部管理。一位老同志表示,那年局里做的事一下子多了起来,下乡镇的次数也更加频繁。科技局以前的办公条件极差,几台风扇、一台旧空调、一台借来的电脑、一部电话就是局里的全部现代化家当。为了提高干部职工的底气,让每个人都能珍惜现有岗位,刘炎林内紧外争、开源节流,改善了办公条件,现在每间办公室都有空调、人人有电脑。“软硬”兼施,科技局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职工们还开展了讲学习、比技能的岗位练兵活动,稳扎稳打地提高业务能力。副局长李明红是

4、临湘市科技局变化的见证者。2004年,刚到科技局的他对科技项目申报的要求、程序等可谓一窍不通。“当时一年争取的项目资金只有几万元,企业条件不够是一方面,但局里人才匮乏、业务不精也是重要原因,这导致许多项目就像水中的月亮,看得见捞不着。”李明红说。第6页共6页2007年,李明红开始经手第一个科技项目。虽然科技局特意从岳阳市请了中介机构,但其简单的资料拼凑方式让李明红心里没底。于是,在十来天的时间里,科技局的相关人员分头行动,搜集资料、寻找模板、手写了两本厚厚的材料。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项目一次性申报成功。这次

5、经验也让科技局上下认识到平时积累的重要性。熟悉电脑操作、学习五笔打字、掌握资料下载方式、学会制作简易PPT、了解相关政策……一时间,职工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李明红从那时起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外出开会或办事,都会带几本项目资料回来研究。如今的他已是科技局的业务专家,17位在岗的干部职工也成了行家里手。“2013年是我们的丰收年,共争取到28个科技项目,合计1000多万元资金。”2005年,临湘市作为湖南省首批科技特派员试点单位之一,开启了“临湘模式”的探索之路。与其他地区的专家教授特派员不同,临湘市的科技特派

6、员大多是土生土长的“田秀才”、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他们了解农民的需求,能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推广什么,能因地因时地解决问题。相比那些从外地请来的专家,他们称得上是永远不走的科技特派员。”对这些“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的“田秀才”,刘炎林竖起了大拇指。临湘市科技特派员胡火生是当地的乡土人才。他带领10多户村民在坦渡乡租赁800亩山地进行楠竹丰产栽培,40多万元的投资他一个人占了大半。“他们赚我也赚,他们亏我也亏,大家的利益完全绑在一起。”如今,山里的楠竹又粗又直,有的

7、直径近20厘米,一根就可卖到20多元。第6页共6页村民看到了甜头,跃跃欲试却苦于没技术。平地可以植竹吗?移栽时要注意哪些部位?如何提高发笋率?“你们愿意种,我就来教。”在胡火生的动员下,2007年,七星村村民李学波第一个尝试种植楠竹。160亩基地,一个多月时间里,从准备基地、选择种苗、种植到抚育,胡火生都亲自上阵。有了技术靠山,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仅定湖镇新建的百亩以上的楠竹基地就有36个,面积达6000多亩。坦渡乡头龙村的76户村民更是家家种楠竹,总面积达上万亩,平均每亩收益上千元,每户村民年收入最多时可

8、达十几万元。胡火生还组织100余位种植大户成立了楠竹栽培技术协会,带领会员开展项目试验,为会员和竹农进行了上千次技术培训。他将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整理,撰写成《楠竹资源开发和栽培技术要点》一书,并亲自拍摄照片、手绘示范图,图文并茂地解答竹农的疑点、难点。6万元的稿费他也分文未取,而是换成了6000册书籍免费送给村民。竹农刘进保拿到书后如获至宝,“这本书写得真好,我栽的十多亩楠竹不愁不赚钱了!”在胡火生的带动下,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