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

ID:67799259

大小:48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10-28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_第1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_第2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_第3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_第4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_第5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_第6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_第7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_第8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_第9页
资源描述:

《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学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论述类文本必做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

2、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

3、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

4、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1)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D.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呢原则。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

5、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大海教育在线1对1第1页(共9页)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3)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C.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

6、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

7、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

8、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