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三伏天

ID:67986917

大小:2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9-29

三伏天_第1页
三伏天_第2页
三伏天_第3页
三伏天_第4页
三伏天_第5页
三伏天_第6页
三伏天_第7页
三伏天_第8页
三伏天_第9页
三伏天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三伏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伏天篇一:三伏天养生宜补阳气、祛寒邪三伏天养生宜补阳气、祛寒邪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与三九天对应,三九天在小寒与大寒之间。三九天是一年最寒冷时刻,而三伏天是一年最炎热时刻。2021年的三伏天有40天:2021年7月17日~2021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2021年7月27日~2021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2021年8月16日~2021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

2、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天在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是自然界阳气全年里最旺的一段时间。三伏天高温多雨,我们每天都能明显感受到酷暑的闷热和潮湿,这时人们大多处于烦躁、易疲劳的状态,稍微动一动就大汗淋漓。三伏天虽然酷暑难当,但却是养阳气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是补充人体阳气的最佳季节,祛除体内的风、寒、湿等邪气,让阳虚气虚之人增强免疫力,轻松治疗疾病。

3、为什么三伏天要补阳?根据中医《内经》的说法,天人是合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伏天气温最高,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因而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乘着三伏天这个好“天时”,温补阳气,驱散寒邪。从中医的角度讲,疾病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而在三伏天补阳气,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皮肤毛孔舒张,气血流通旺盛),此时补阳可以达到其他季节达不到的双重功效。一旦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赶出体外,不但疾病能更好地治愈,而且阳气

4、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会闷热、烦躁的。阳虚气虚之人最适合补阳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抓住这个时机来补阳呢?要看个人体质来定,三伏天补阳最适合阳虚和气虚体质的人。阳虚和气虚体质的人,较常人更容易怕冷,平时穿的衣服比别人多,四肢怕吹风扇、怕吹空调,吃生冷的东西容易腹泻,胃肠功能不好,还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如果你是以上这两种体质的人,别忘记抓住机会补补阳气。这类人在医院里常表现为慢性、虚寒性疾病。如慢性风湿性

5、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腰痛、腰椎、胸椎、颈椎骨质增生和腰肌劳损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疾病、产后恶寒等妇产科病证。如果你不是这种体质的人,特别是热性体质的人,就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过分的补阳。三伏补阳的方法1、艾灸、贴三伏贴三伏补阳的方法有很多,在中医院里三伏天艾灸、贴三伏贴是运用得最广泛的,而且效果也很明显。这几年来各大医院都在贴三伏贴,不少人就是因为坚持天天贴而治好了自己长久以来的顽疾。像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

6、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等多种肺系疾病是三伏贴的主要适应证。2、日常补阳宜“热养生”夏天人体毛孔呈开放状态,易受冷风、邪气的侵扰,容易导致体弱多病。所以,夏天里大家要学着“热养生”,所谓“热养生”其目的是为了“养阳”。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的生活小细节,便能慢慢把阳气养起来。热水泡脚:大多人以为冬天才泡脚,其实民间早有“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的说法,因为夏季雨水多,湿气重,人感觉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而夏天泡脚,正有助于祛除暑湿,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泡脚时,最好选择

7、较深的木桶,水温不能太高,一般以40摄氏度为好;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热水,以免水温下降。洗温水澡:大热天最好洗温水澡。温水澡符合“春夏养阳”的道理,温水冲洗可以清洁和按摩皮肤,扩张体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强抵抗力。凉水澡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内经》说“形寒饮冷则伤肺”,尤其是夏天,人的阳气蒸腾在外,毛孔开放的时候冲冷水澡,最容易伤阳气。篇二: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

8、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入伏时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