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

ID:68151273

大小:296.0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21-10-11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1页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2页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3页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4页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5页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6页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7页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8页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9页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国学的基本精神(PPT59页).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学的基本精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谢琰encorexieyan@163.com导论国学与国学精神一、“国学”一词的由来钱穆《国学概论·弁言》: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章太炎《国学讲习会序》:真新学者,未有不能与国学相挈合者也。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一、“国学”一词的由来国学的两个参照系:中学—西学旧学—新学看待国学的两种眼光:还原:还原“中”,还原“旧”。批判:以“西”判“中”,以“新”判“旧”。二

2、者必须结合,不可偏废。一、“国学”一词的由来小结:国学的历史涵义:指20世纪之前、西学输入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是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有感于民族危亡而提出的学术概念。目前我们常常谈论的“国学”,往往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学术的研究对象,学术是文化的精粹表现。二、为什么要弘扬国学?1、人生之本:《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贞观政要》: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二、为什么要弘扬国学?2、民族之

3、根:章太炎《国学讲习会序》: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二、为什么要弘扬国学?3、世界之未来:中国学者辜鸿铭:我们要承认,现代的欧洲文化在制服自然方面已取得成效,是其他文化没有做到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比自然物质力量更可怕的力量,即藏在人心中的情欲。……这情欲,如果不能得到适当的调整和节制,那就不要说文化,便是人类之生存也将不可能了。二、为什么要弘扬国学?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世界现在最

4、需要的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如果中国不能取代西方称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应该转换西方人已经偏执化了的心灵,学习整体性领悟世界的东方智能,应该让他们放弃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技术,拆穿他们拥有力量的幻象。这些技术和幻象已导致千百万人付出生命。三、为什么要讲国学精神?目前“国学热”的两大误区:盲从:一味追捧国学,缺乏理性评判。无序:知识不成系统,不知轻重缓急。盲从无可厚非,也是好事。无序最为可怖。三、为什么要讲国学精神?本门课的主要目标:抓住国学精髓弄清学习主次弘扬国学正能量坚定民族自信心

5、四、怎么讲国学精神?精神:根本的观念及思维方式。传统学术—学术精神传统文化—文化精神(无论学术还是文化,最终都落实到文献。)(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传统文献—文献精神四、怎么讲国学精神?经部:主要体现伦理精神子部:主要体现哲学精神史部:主要体现历史精神集部:主要体现文学精神第一讲中国伦理精神所谓“经”《说文》:经,织也。章太炎:经者,今所谓线装书矣。后引申为:常。最权威,最恒久,最常用。六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经》。所谓“经”十三经:《诗经》、《尚书》、《仪礼》、《周礼》、《礼记》

6、、《周易》、《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孝经》。所有经书的核心,是一个价值系统,承载着中国人永恒的伦理精神。同时,经书也是一切知识、一切精神的源泉,子、史、集,都是从经书中来。所谓“经”读书次序:《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礼记》—《周易》《尚书》、《仪礼》、《周礼》、《公羊》、《谷梁》,皆为专门学问,普通人可不读。《孝经》浅显,可浏览。一、仁《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

7、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恕)《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一、仁仁的本义:立:有所成就,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达:具有真实的德行而为人们所承认。仁:推己及人,伦理道德的最根本原则。“爱人”,就是推己及人。“恕”,是从反面阐述推己及人。一、仁【举例:推己及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一、仁仁的发展:程颢: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

8、体。——由推己及人,进而感通万物朱熹: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爱的原则,心的本质,私欲净尽,天理流行戴震:仁者,生生之德也。……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一、仁【举例:感通万物】程颢《秋日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