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

ID:68222654

大小:78.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3-11-24

上传者:linlin921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1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2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3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4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5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6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8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9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十五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并进_1917_1945年作业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阶段质量评估(十五)(阶段十五)(40分钟85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海口模拟)1930年10月,胡佛成立一个失业救济委员会,还宣布停止移民,请求国会增加公共工程拨款。1930年,联邦、州、市政府的公共工程开支较1929年增加约3亿美元。这些措施体现了胡佛()A.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B.固守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思路D.为挽救危机所做的努力 【解析】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对经济的干预措施,是为挽救危机而做出努力的表现。故答案为D。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的结论,故排除A;材料体现了胡佛对经济一定程度上的干预,不是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B;全面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C。 2.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A.维护美元霸权B.防止通货膨胀C.提升外贸竞争力D.缓和劳资矛盾【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废除金本位制度是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通过刺激出口、提升经济竞争力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C;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后,与题干提及的时间不符,排除A;废除金本位制度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是防止通货膨胀,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废除金本位制度的内容,与劳资矛盾无关,排除D。 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与苏俄断绝外交关系,苏维埃政府虽多次要求与美国建交,但均遭拒绝;1933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和罗斯福总统交换了有关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换大使的信件,美苏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苏建交主要反映了()A.罗斯福总统的非凡胆识和远见B.国内外局势对外交政策的影响C.经济危机弱化了意识形态矛盾D.两国关系从此进入和平友好时期 【解析】选B。据所学,十月革命后俄国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所以美国拒绝与俄国建交,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美国急需拓展国际市场,缓解国内危机,美苏建交,说明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国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故选B;美苏建交符合两国利益,并非只是罗斯福总统的个人意愿与决策,排除A;即使美苏建交,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依旧存在,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为凸显,排除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争霸,两国关系极其紧张,排除D。 4.20世纪30年代,美苏贸易增长迅速。但美国企业通常只接受苏联的现金支付方式,因为银行对苏联的汇票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即便有些企业可以为苏联的订货提供贷款,但贷款条件十分苛刻,贷款利率很高,这反映了()A.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B.苏联工业发展需要美国帮助C.经济危机促进了美苏贸易D.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外贸政策 【解析】选D。据材料“美国企业通常只接受苏联的现金支付方式,因为银行对苏联的汇票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可知美国和苏联由于政治制度不同,影响到了美苏贸易,故选D。 5.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政府正式宣布: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罗斯福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政府财政开支B.治理福利制度的弊端C.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D.提高社会就业水平【解析】选D。材料信息显示,罗斯福政府对有工作能力者以工作救济取代了现金救济,这是以工代赈计划的内容,而以工代赈就是要提高社会就业水平,D符合题意。 6.(2021·广州模拟)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A.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B.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C.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D.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 【解析】选C。材料“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体现的是哈耶克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状态,为摆脱经济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因此C符合题意。 7.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首歌词中写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这反映出当时()A.大危机推动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B.部分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新政根本上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故选B;材料没有提到工人运动,排除A;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C;材料中没有关于社会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D。 8.(2021·三明模拟)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A.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B.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C.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D.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 【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由“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扩大到“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是肯定十月革命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C正确。 9.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夸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可知,列宁顺应了民众需要和平、土地和面包的愿望,故选B。 10.(2021·许昌模拟)列宁多次提出:“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次战争完全拖进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或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可能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列宁旨在()A.说明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基本国情B.指出东西方之间意识形态已出现分歧C.分析俄国所处的内忧外患的国际环境D.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解析】选A。材料“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次战争完全拖进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或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可能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说明列宁从实际角度阐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可能性,故A正确;其他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11.很快,与经济岀现速度惊人恢复的同时,被新政策所允许存在的小企业主和富农的数量也明显上升了……于是,俄国共产党内部对待新经济政策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态度。这表明()A.苏俄未形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共识B.新经济政策因贫富分化引发普遍不满C.新经济政策存在偏离社会主义的可能D.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解析】选A。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经济恢复使俄国共产党成员欣喜,同时“新政策所允许存在的小企业主和富农的数量也明显上升了”,又使得俄国共产党内部分人员对新经济政策产生怀疑,说明俄国共产党内对待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没有达成明确共识,故选A;新经济政策下取消余粮收集制、恢复市场和货币,各阶层人民都从中获利,排除B;新经济政策是俄国无产阶级政权领导下的为了平缓过渡到社会主义而采取的生产关系调整,未偏离社会主义,排除C;新经济政策推动俄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排除D。 12.(2021·安庆模拟)下表反映了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1926-193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施B.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计划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6年到1939年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工业化整体进程迅速,故选C。 二、非选择题(37分)13.(2021·通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11分) 【解析】第(1)题的“特点”,由材料一中的“西周礼制影响”“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可得出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虽有罪,不加刑焉”可以得出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由“《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可以得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由“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得出从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由“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可以得出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第(2)题的“差异”:罗斯福:由材料二中的“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 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可知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里根:由材料三中的“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可以得出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第(3)题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需要一分为二来辩证分析。积极:可从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方面回答;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消极:由材料二、三比较可以得出,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结合所学还可以得出会带来“福利腐败”问题。 答案:(1)特点: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从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10分)(2)差异:罗斯福: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2分)里根: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2分)(3)评价:积极: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消极: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会带来“福利腐败”问题。(11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有二,一是材料观点是什么必须明确归纳;二是结合材料和所学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答案: 您好,谢谢观看! 本课结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