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

ID:68239629

大小:399.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1-10-09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1页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2页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3页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4页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5页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6页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7页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8页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9页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殡葬职工心理和调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殡葬职工心理及调节吕秋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联合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专家组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lvqiuyun@263.net殡葬职工的压力面对丧亲者:麻木、悲痛、愤怒、闹事。。。—了解、理解和应对…新时期的要求:殡葬改革,走向世界、世界殡葬协会主席国家—扩大视野,顺应变化…竞争的压力--工作的意义,学会放松家庭压力—学会沟通悲恸悲恸为一连续的过程,但为了便于描述, 其可分为3个阶段正常的悲恸反应阶段I:数小时到数天否认、怀

2、疑“麻木”阶段II:数周到6个月悲哀、哭泣、阵阵的悲恸焦虑的躯体表现不安睡眠差食欲减退内疚、埋怨他人死者仍存在的体验错觉或鲜明的映像听到死者讲话的幻觉有关死者记忆的先占观念社会性退缩阶段III:数周到数月症状缓解社会活动恢复怀念过去的好时光(症状可能在周年忌日复发)异常或病理性悲恸(1)异常强烈的悲恸--达到抑郁性障碍的诊断标准;35%的丧亲者在一定时间内可符合抑郁性障碍的诊断标准,注意迟钝症状和自尊的全面丧失现象(比自责更严重),因为这些表现极少见于那些单纯的悲恸者(Clayton等,1974;Jac

3、obs等1989)。(2)延长悲恸---时间超过6个月,约20%的人可持续更长时间(Jacobs,1993)。延长悲恸可能与抑郁性障碍有关,但也可能单独出现。(3)延迟悲恸--是指在亲人去世后2周左右丧亲者才出现第一阶段的表现,更常见于突然、外伤性或意外的亲人亡故的丧亲者。例:“你们给我看两个木偶干什么?”(4)抑制或扭曲抑制性悲恸指缺乏正常表现的悲恸,而扭曲的悲恸指表现(抑郁症状除外)的异常,这些异常或者体现在程度上,如有明显的敌意、过度活动或极端的社会退缩;或者表现在类型上,如出现死者所患疾病的躯体

4、症状表现等。病人对与死者有关的场景或任何其他提示物的回避,在上述各种类型的悲恸中均很常见。病理性悲恸的原因异常的悲恸通常更常见于以下情况:◆死亡突然发生,出乎预料;◆丧亲者与死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或依赖性、或矛盾的情感联系;◆幸存者生活无保障、在表达感受上存在困难或以往罹患精神疾患;◆幸存者需要照料孩子而不能随意地显示自己的悲恸之情。痛苦工作(Criefwork)痛苦工作概念是当前危机干预理论最为重要的基础.1942年波士顿椰子园音乐厅(cocoanutgrovemelodylounge)大火烧死492

5、人,Lindemann(1944)发现那些没有经历正常悲痛过程或痛苦工作的居丧者,将发展严重的精神病理痛苦工作包括:为失去亲人悲痛、从丧失亲人的不幸中体验到痛苦、接受丧失亲人的现实适应没有心爱人存在的生活。鼓励人经历正常悲痛过程可预防丧亲危机所致的负性后果。对居丧者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渡过正常的悲哀反应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表达对死者的感情,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居丧干预的策略一支持与帮助二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三.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四.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应过程五.适应丧失

6、,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一.支持与邦助居丧之初多处于休克期,表现麻木.目标应放在建立关系提供支持(大连)鼓励表达感情安慰关心,实际的接触与具体的邦助安排亲友暂时接替居丧者的日常事务二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邦助居丧者认识、面对、接受丧失的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幼儿园)治疗者不加评价的倾听有利于居丧者表达出各种想法。邦助居丧者发现、接受和表达悲哀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感是十分关键的。人在痛苦时哭泣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而不是软弱。(例:痛失爱子的父亲)必须允许并鼓励居丧者反复地哭泣、诉

7、说、回忆。用日记等其它方式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大连:参观会场放飞海祭设灵堂l继发的丧失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继发的丧失表现为一种无形的象征性的丧失时,例如丧子的父母同时感到失去了自身的一部分,也失去了对孩子所怀的梦想和希望。应使居丧者懂得悲哀将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这一点能使居丧有所准备。例如,一对夫妇在孩子去世后关系日益紧张,对此认识以后,会把它看作是悲哀反应的症状,而不会轻易认为彼此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三.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此时此地此人”,从居丧者的独特立场出发认识问题。抱现实的态度,治疗者无

8、回天之力,但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居丧者的一种给予。治疗者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不要使它影响治疗。学会处理居丧者指向自己的强烈愤怒,这只不过是敌意情绪的转移。促进居丧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回避借酒浇愁暴力自杀等是不健康的行为。(例:丧夫的妇女)即能“共情”,能分担居丧者的痛苦与悲哀,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使居丧者滋生绝望或过份依赖。鼓励正视困境和问题。避免不现实要求“往好处想”或淡化事情。随时播撒希望的种子:痛苦终将减弱,生活将富于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