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ID:68307575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5-02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_第3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_第4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一、史料的运用要“适时” 第5页共5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所谓适时,是指补充史料要抓住时机,不能是心血来潮或是随心所欲,而是应从教材本身出发,依据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分析:(1)这些史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可靠性?(2)在课堂教学中该史料的运用是否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习内容的突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适时地运用史料,有效地避免了教师给出结论,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病,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化。这就要求在史料运用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

2、该补时则补。如在讲述《宋金南北对峙》一课,分析宋高宗和秦桧为何要杀害岳飞?这一问题时,由于教材中对于该事件介绍的非常少,学生凭借以往的了解误认为岳飞是秦桧一手策划害死的,还有些学生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又认为秦桧是当时金派回的奸细,宋金要议和的前提是要处死岳飞。岳飞英勇抗击金军南下,保卫家园,希图北上收复失地,确实令人佩服和尊敬,然而历史应是真实的存在,不以个人的情感为转移,如何正确的解决这一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成为本课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为此,提供一段明朝史学家文征明《满江红》里的一段材料:“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

3、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学生通过阅读这段材料,依据材料再来分析这一问题时,便能更客观的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评述,让学生在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去真正的感知历史,了解历史,体味历史。 二、史料的运用要“适量” 第5页共5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史料的选择要依据“论从史出”,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初中课堂的四十分钟时间内,史料的选择要精益求精,不多不少,服务于课堂却又不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补充史料是一定要去粗取精、去

4、伪存真筛选有效的信息。如在讲述七下《繁荣的宋元文化》一课时,对于《资治通鉴》一书的评价和历史价值,学生仅仅停留在教材中的文字介绍而无法真正理解,但是对于《资治通鉴》一书的评价和阐述又非常的多,因此适当的选择三则史料跟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一则是宋神宗命名《资治通鉴》的用意“监于往事,有资於治道”,一则是清史学家王鸣盛的一段评价“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一则是毛泽东对于《资治通鉴》评价的节选“《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的神采飞扬,传神的很,充满了辩证法”。出示从宋代到清代到现代三位有名人物对于《资治通鉴》的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本史书于古于今的价值和

5、意义,比起单纯的记忆书本语言更加的贴近历史。在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两本史书时,单纯的说两本书一本是纪传体通史,一本是编年体通史不能很好的让学生理解掌握,因此分别选取了两本史书的几段史料,《史记》中的“秦始皇帝者,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资治通鉴》中的”始皇帝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令杀太子丹以献。丹匿衍水中,燕王使使斩丹,欲以献王,王复进兵攻之……炀皇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发丁男十万城大兴……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西

6、突厥兵败,臣服唐朝”。通过两部史书中的史料,学生直观的了解了纪传体与编年体史书的不同,言简意赅,记忆深刻,又不乏枯燥。适量的史料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教材内较难理解的部分,真实的面对历史,更能感知历史的真谛。 三、史料的选取要“适度” 第5页共5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所谓适度,就是指在选择史料时要依据初中生认知水平,要结合学情,难易适中,删繁就简。并且选择的史料能够有效的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对历史的了解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如在讲述七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本

7、身课的内容较多,加之属于民族政治范畴,学生理解起来较难,而全课内容也都是重点和难点,因此必须运用恰当的史料将这一部分的历史深入浅出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学习。为此在几个学习环节中补充了一些相应的史料。一是提供了相应的图片资料,如《清平定准噶尔卷局部图》,五世达赖喇嘛印、五世班禅印、驻藏大臣令牌、金奔巴瓶等图片,19514年西藏和平解放图,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图等,通过图片资料再现历史,让学生对于西藏、新疆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探究清朝为何能够快速平定大小合作叛乱,教材中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也不全面,因此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相关资料“大小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