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

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

ID:6835104

大小:3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27

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初三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2、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2.□□□□,□□□□。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4.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5.《论语》一书言近旨远,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之魂,自汉以来

3、一直是学童的必读之书。《论语•子罕》中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6.《赤壁》中诗人借助典故暗喻自己虽知兵,而生不逢时,借史实以吐胸中不平之气的千古名句是:□□□□□□□,□□□□□□□。(《赤壁》杜牧)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反映了作者豪迈、达观的襟怀的词句是:□□□□□□,□□□□□□。8.古代士子心中总有一份忠君报国的赤子之情,李贺曾描绘过大唐将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英雄豪情;

4、辛弃疾也在《破阵子》中抒发过“□□□□□□□,□□□□□□□”的雄心壮志。(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5、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6、,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9.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佳木秀而繁阴(       ) ③山肴野蔌(       )            ④树林阴翳(       )11.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

7、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1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写出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2分) 13.“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8、。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④毁焉。(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④亟(jí):急切。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尝于邸中为假山(     )  ②王强使视之 (      )    15.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