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综合活动单

第八单元综合活动单

ID:6847353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8

第八单元综合活动单_第1页
第八单元综合活动单_第2页
第八单元综合活动单_第3页
第八单元综合活动单_第4页
第八单元综合活动单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综合活动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单元综合活动——《“松竹梅”对联》教学设计授课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课题《“松竹梅”对联》任课教师张春艳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2授课日期2011年12月日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2、欣赏一些古今妙联。3、能够仿写对联。(二)能力目标1、能够仿写对联2、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2、通过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2、能够仿写有关“松竹梅”的对联。教学方法(一)教

2、师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联的内容和形式,了解对联的特点,启发学生对出简单的对联。(二)学生学法:朗读、思考、讨论、交流、体会。教学准备有关课文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程序(要素)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情景片段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目标呈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诵读品味对联创设体验和生成问题情境1、引导学生读对联的基本知识,了解对联分类2、引导学生诵读对联,感悟对联。了解对联分类,感知对联特点,感悟对联蕴含。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创设指导情景启发学生分析归纳对联的特点能发现并

3、归纳出对联的特点合作探究学对对联创设展示情景引导学生小组孩子学习,练习对对子。学会对对子的基本方法,会对出简单的对联6展示交流归纳总结创设拓展与总结情景引导阅读原文中史可法老师左光斗的事迹,进一步体会课文主题。学生谈体会和感受拓展阅读阅读佳联妙对故事,体会对联的奇趣与韵致。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对联的特点红梅傲雪花千树,青松耐寒叶万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同文字相异平仄相谐意义相关6综合活动——《“松竹梅”对联》学习单班级________学生_______设计者:张春艳一、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又叫

4、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读古今妙联,感悟对联特点。二、诵读对联,感悟对联:(一)、诵读古今妙联,品味经典、感悟经典。1、感悟经典: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重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纪念馆楹联,郭沫若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2、走近名人:a、于

5、右任赠蒋经国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b、徐特立勉励青年联: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c、史学家范文澜书斋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二)、诵读“岁寒三友”对联,再次感悟松竹梅的精神品质。1、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2、红梅傲雪花千树,青松耐寒叶万年3、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4、梅花铁为骨,绿竹虚作心5、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6、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7、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二.小组合作,分析上述对联特点,试总结出对联的特点:三、积累练习:1

6、、摘抄三副你认为最好的春联:2、摘抄三副有关赞颂松竹梅的对联:6四、学习对对子: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发愤识遍天下字雨滋春树碧连天腊梅吐芳迎红日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立志读尽人间书绿柳展枝舞春风风送花香红满地2、方法点拨(口诀)(大约2分钟)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杨柳对梅花,红日对春风。绿对红,新对旧。青山对绿树。烟楼对雪洞,佳丽对英雄。晨对午,西对东。大江对小苑。下晌对高舂,古柏对苍松。千对万,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3、补充对联(1)填写缺字联:活到老,学到

7、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2)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横联是     (3)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上联:     ,弃之可惜;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4、对联试拟蚕吐丝—— 辞旧岁—— 画饼充饥——行千里路——福如东

8、海阔——家中世界小—— 冬去山清水秀——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6五、拓展阅读——佳联妙对故事:1、毛泽东的幽默对联:毛泽东是诗词大家,书法大家,也是联坛高手。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文思敏捷,为我们留下大量的佳联妙对,留下许多动人故事。  一九○七年秋,十六岁的毛泽东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他得知同学肖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便前去借阅。不料肖三要他对句,并申明对出下句子才能借。  毛泽东慨然应允,肖三即兴出了上联:    目旁是贵,贵眼不会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