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

ID:6874545

大小: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29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_第1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_第2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_第3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_第4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

2、。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绍兴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教学过程】视频《凤阳花鼓》导入幻灯片3上篇:走进“凤阳花鼓”l凤阳花鼓又称“花鼓”

3、、“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l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4、。l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传统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l议一议:结合材料,你能看出凤阳花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吗?l你能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吗?l你能发现传统文化的特征吗?幻灯片4上篇:走进“凤阳花鼓”l一:传统文化的概念l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l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l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幻灯片5上篇:走进“凤阳花鼓”l二、传统文化的特征之继承性l凤阳花鼓

5、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成为我国传统民间喜庆丰收、欢度节日和反映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l现如今,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喜悦的心情。幻灯片6上篇:走进“凤阳花鼓”l1、传统习俗的继承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l(1)是什么: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l(2)重要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l温馨提示:这种对人的影响具有什

6、么样的特点呢?l(3)地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幻灯片7上篇:走进“凤阳花鼓”幻灯片8上篇:走进“凤阳花鼓”l2、传统建筑的继承l(1)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l(2)特点: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l(3)地位: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幻灯片9上篇:走进“凤阳花鼓”幻灯片10上篇:走进“凤阳花鼓”l3、传统文艺的继承l(1)代表: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l(2)特点: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l(3)地位;

7、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幻灯片11上篇:走进“凤阳花鼓”幻灯片12上篇:走进“凤阳花鼓”l4、传统思想的继承l(1)内容: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l(2)地位: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l(3)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幻灯片13上篇:走进“凤阳花鼓”l三、传统文化的特征之相对的稳定性l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敲锣,口唱小调,花鼓小锣作为伴奏乐器穿插期间。演唱的曲目多为当时的"时调",主要有《凤阳歌》、《鲜花调》、《王三姐赶集》、《孟

8、姜女》等。20世纪50年代初,新文艺工作者对凤阳花鼓加以改革,增加采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剔除了小锣,专用小鼓伴奏演唱,花鼓小巧玲珑,鼓面直径三寸左右;鼓条为两根一点五尺左右的细竹根。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