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

ID:68950490

大小:118.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2-01-02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1页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2页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3页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4页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5页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6页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7页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8页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9页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_第10页
资源描述:

《填隙碎石的工艺设计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粒料类一、填隙碎石的工艺流程准备工作施工放样运铺输粗和碎摊石初压撒布石屑第布二石次屑撒振动压实局屑部及补扫撒匀石振填动满压孔实隙振动压实洒少量水终压洒水饱和碾压灌浆干燥质量检验下道工序二、施工准备1.向驻施工现场监理单位报送“基层开工报告单〞,经同意前方可进展基层施工。2.土基、垫层、底基层及其中埋设的各种沟、管等隐蔽构筑物,必须经过自检合格,报请驻场监理单位检验,签字认可后,方可铺筑其上面的基层。三、施工放样1.恢复中线,每10m设标桩,桩上划出基层设计高和基层松铺的厚度。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2.中心线两侧按路面设计图设计标桩,推算出基层设

2、计标高后,在标桩上划出基层设计高和松铺高度。这样做是为了使基层的高度,厚度和平整度到达质量标准。四、备料-.word.zl---1.根据基层、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松铺系数〔1.20~1.30〕,碎石最大粒径与压实厚度之比为0.5左右时,系数取1.3,比值较大时,系数接近1.20。计算各段需要的粗碎石数量,并按施工平面图堆放。2.填隙料的用量约为粗碎石重量的30%~40%。五、铺筑试验段填隙碎石基层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其目的与级配砾石基层一样。六、运输和摊铺粗碎石1.在摊铺段两侧先培土,以控制基层的宽度和厚度,再每隔一定距离铺筑盲沟,考虑雨后排出基层积

3、水。2.碎石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根本相等。3.卸料时,通常有专人指挥,严格控制卸料距离,防止铺料过多或不够。4.用平地机或其它适宜的机具,将粗碎石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可辅以人工配合。外表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横坡。5.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展减料或补料工作。七、撒铺填隙料和碾压1.干法施工①初压。用8t两轮压路机碾压3~4遍,使粗碎石稳定就位,碾压时,由边向中、由低向高进展。在第一遍碾压后,应再次找平。初压完毕,外表应平整,并具有要求的纵、横坡度。②撒铺填隙料。用石屑撒布机或类似的设备将枯燥的填隙料均匀地摊铺在已压稳

4、的粗碎石层上,松厚25cm~30cm;也可用自卸汽车运送石屑至粗碎石层上,由人工摊铺,用人工进展扫匀。③用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将全部填隙料振入粗碎石的孔隙中。-.word.zl---④再次撒布填隙料。松厚2.0cm~2.5cm,人工扫匀。⑤再次碾压。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对局部填隙料缺乏之处,人工进展找补,并将多余的填隙料用扫帚扫到缺乏之处。⑥碾压后,如外表仍有未填满的孔隙,那么还需要补撒填隙料,并用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直到全部孔隙被填满为止。宜在外表先洒少量水,洒水量在3kg/m2以上,再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1~2遍。在碾压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蠕动现象

5、。2.湿法施工①开场的工序与干法施工一样。②当粗碎石层外表孔隙全部填满后,立即用洒水车洒水,直到饱和,但不能泡软土基。③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跟在洒水车后面进展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将湿填隙料继续扫入所出现的孔隙中,洒水和碾压应一直进展到细集料和水形成粉砂浆为止。粉砂浆应有足够的数量以填塞全部孔隙。④枯燥。碾压后的基层要留待一段时间,让水分蒸发。-.word.zl---填隙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施工放样准备下承层输摊粗料运和铺骨撒布石屑振动压实第二次撒布石屑振动压实部撒屑扫局补石及匀动实满隙振压填孔洒少量水终压洒水饱和碾压滚浆干燥初压填隙碎

6、石工艺流程图1.准备工作1〕准备下承层-.word.zl---〔1〕基层的下承层是底基层及其以下局部。底基层的下承层可能还包括垫层。下承层外表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2〕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要求。〔3〕土基不管路堤或路堑,必须用12~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展碾压〔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展处理。〔4〕对于底基层,根据压实度检查〔或碾压检验〕和弯沉测定的结果,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

7、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到达标准。〔5〕底基层上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底基层上的搓板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6〕逐一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下承层标高的误差应符合规规定。〔7〕新完成的底基层或土基,必须按规进展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到达标准后,方能在上铺筑基层或底基层。〔8〕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5~10m〕应交织开挖泄水沟。2〕测量〔1〕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处设一桩,并在对应

8、断面的路肩外侧设指示桩。〔2〕进展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基层或底基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