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ID:69052261

大小:27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10-2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1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2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3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4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5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6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7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8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9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_第10页
资源描述: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环境领域内的应用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inthefieldofenvironment作者姓名:**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4/3/26-.word.zl-..-XX理工大学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ord.zl-..-摘要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本文

2、概述了FISH实验原理、实验流程以及技术问题等。总结了一些实验关键步骤的操作要点和考前须知,并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监测方面的应用做了综述。利用FISH技术在环境样品上直接原位杂交,不仅可以测定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丰度,而且可原位分析它们的空间及数量分布。并且展望了FISH技术的未来。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探针;环境微生物;监测-.word.zl-..-Abstract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isanewtechnologywhichiswidely

3、usedinmodernmolecularbiologyandgeneticengineering.Thisarticlesummarizestheexperimentalprinciple,processandtechnicalissuesofFISH.Alsowesummarizesomeoperationpointsandmattersneededattentionofkeysteps,andreviewapplicationofFISHinenvironmentalmicrobemonitoring.Usin

4、gFISHtechnologydirectlyintheenvironmentalsamples,cannotonlymeasurethemorphologyandabundanceofunculturedmicroorganisms,butalsoanalysetheirspatialdistributionandquantityinsitu.AndlookforwardtothefutureofFISH.KeyWords: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technology;Prob

5、e;Environmentalmicrobes;monitoring-.word.zl-..-目录摘要IAbstractII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简介41.1FISH开展历史41.2FISH原理51.3FISH根本过程51.3.1探针制备61.3.2探针的标记71.3.3杂交前处理71.3.4杂交81.3.5荧光检测与结果分析91.4FISH技术特点91.5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91.5.1FISH检测的假阳性91.5.2FISH检测的假阴性102FISH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102.1对硝化细菌的监测102.2对除磷细

6、菌的监测112.3FISH技术在丝状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112.4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监测122.5对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监测123未来展望13参考文献14-.word.zl-..-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探针首先与某种介导分子结合,杂交后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染料。FISH

7、技术是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具有平安、快速、灵敏度高、探针能长期保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同时在荧光原位杂交根底上又开展了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质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技术。1.1FISH开展历史1986年人们用异硫氰酸盐荧光素来标记探针,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进展分析,从而建立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1988年,Giovanno

8、ni等[1]首次将原位杂交技术引入细菌学研究中,使用放射性标记rRNA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微生物。然而由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有害,加上实验周期长,操作比拟繁杂,人们开场研究使用非放射性物质取代同位素来标记探针,如使用生物素和地高辛标记探针,由此建立了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1989年,Delong[2]首次使用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单个微生物细胞。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