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

《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

ID:6914156

大小:31.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30

《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_第1页
《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_第2页
《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_第3页
《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_第4页
《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 孙旸,孙春玉,陈光*   摘要:文章介绍了《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的方法及现阶段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酶工程;考试命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S-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XX)-08-0243-1   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人才,尤其需要创新型人才。所谓人才不是背书本的“复印机”、“扫描仪”,而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创业者。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为紧跟时代脚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大学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到课

2、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命题等细节均需要不断的调整完善。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构成高等教育诸多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考试、命题有必要推陈出新,体现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检验。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课考试命题形式较为固定,一般广泛采用的题型包括填空、概念、简答、论述以及选择和判断等,此类题型主要适合考核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理论及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且区分度较好。然而此种命题方式也有弊端,就是不能区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不甚理解的情况下背下来也能获得好成绩。于是有些学生为求高分而考前突击,也有的铤而走

3、险,夹带抄袭。其结果是学生不能通过复习、考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些还因违纪而受到处分,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此,本课程组在近几轮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对考试命题进行改革:将实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以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中,以此考察是否注意到了实验的细节,是否用心思考实验的原理,是否通过实验掌握了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将原理、公式演化为应用题进行考核,以此避免学生通过机械记忆应付考试;以论述题的形式考察学生针对复杂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入综合拓展题,设定与科研、生产有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

4、的基础上,发挥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综合拓展题型的引入是本项改革的重点,在此题型的设计过程中本课题组借鉴了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常见的自主设计题型,此类题型的特点为题目中只给出要求,不给条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独立设计出解决方案。此类题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展示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不给出所需的条件此类题型的解题自由度相当大,作为本科生有时会感到无从入手。为使此题型能够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我们尝将问题试设定在特定情境中;给出背景信息,信息中包括了解决问题所

5、需且超出学生掌握范围的必要条件,但条件并不充分,同时背景信息中也包括一些非解题所必须冗余条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设计方案,进而总结出方案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再根据背景信息选择适当的解决措施,完成设计或进行计算给出答案。作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我们在评价学生答案的过程中是根据学生每一步的分析、判断综合评价、客观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系统程度和应用能力。   经《酶工程》课程应用实践,此项改革对于学生全面而灵活的掌握知识,并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起到促进推动

6、作用。通过分析试卷我们发现新命题方式的优点得以充分体现:实验细节题的总得分率为68%,结合实验课成绩分析,实验中认真操作并能够深入思考实验原理举一反三的同学得分率较高,而在实验课中草率应付的同学得分率较低,由此调动了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的积极性,并使其真正通过实践应用牢固掌握知识。综合拓展题总得分率为71.6%,其区分效果较好,成绩分散,有些同学虽然在概念题上答案不够严谨,但在应用题、拓展题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有少数同学放弃此题。从整体的成绩分布来看,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5

7、.2分,与预期75分相符,其中60-70分、70-80分和80-90分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6.67%,33.33%和34.38%,以80-90分略多,90-100分的同学超过8%,说明学生普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以往那些善于背书的同学在新的命题中成绩一般,而那些课堂能够与老师积极互动,真正将知识的核心实质掌握在头脑中的同学成绩优异。   结合试卷分析的情况以及考试后同学们对试题的反应看来,多数学生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对于知识细节,包括关于实验和生产应用中知识的灵活应用均能较好掌握。对于此种新题型的引入多数同学认为这

8、样的“活题”更能够反映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能激发自己的兴趣。由此我们设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互动,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得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目前,本专业的其他课程也借鉴了本项改革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灵活的命题方式引导了学生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