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思考

关于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思考

ID:6951169

大小:32.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31

关于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关于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关于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思考_第3页
关于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思考_第4页
关于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思考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   在农村,由于部分家庭成员的外出务工,部分家庭成员留在原居住地而产生的分离家庭,我们称之为农村留守家庭。根据市农口部门统计,我市约有56.7万户农村家庭,116万农村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37万,占农村劳动力的32%,有近30万户农村留守家庭。我们调查走访的100户农村家庭中,留守家庭占62%。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老弱妇孺的普遍“留守”而形成的留守家庭问题,已经危及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2、新农村建设的新障碍。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家庭,破解农村留守家庭问题,亟需全社会高度重视,刻不容缓。 农村留守家庭问题:无法承受的沉重   家庭的残缺不完整所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是严重而不容忽视的,老人的赡养、孩子的管教、妻女的保护,都成为农村留守家庭无法承受的沉重,也必然会成为整个社会无法承受的沉重。   留守家庭功能严重弱化,导致婚姻家庭危机重重。家庭主要成员的外出强化了家庭的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养老功能、情爱功能等严重弱化。家庭成员长期不能团圆,老人长时间不能与儿女见面,年幼的子女常年见不着自己的父母,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导致

3、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困难,留守老人与子女产生赡养纠纷,夫妻感情出现裂痕甚至婚姻家庭解体等问题,强烈冲击着相对保守和稳定的传统农村家庭结构,影响着农村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据我们随机调查,65%的农村妇女都认为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对夫妻感情有影响,其中,15%的人认为有严重影响。xx县射埠法庭XX年受理的28例离婚案件中,因外出打工引起的就有22例,占78.6%。   留守人群生存状况堪忧,影响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目前,“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是我市农村留守人群的主体,他们的生存质量受到严峻挑战,留守妇女面临劳动负担

4、过重、夫妻感情缺失、家庭矛盾突出等问题,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业失教、亲情失落、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等问题,留守老人则担负农业劳动、家务劳动和教养孙辈的重担,生活困难、心理孤独,体弱患病者较为普遍,导致了农村青少年问题增加,性违法犯罪率上升,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业劳动力女性化、老龄化,阻碍新农村建设进程。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流动,留守妇女、老人成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导致了农业人口素质偏低,接受现代生产技术和知识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足,发展后劲不够,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向现代化、

5、产业化发展,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破解“留守”之痛: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农村留守家庭为社会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整合社会力量,构建解决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社会支持网络,把解决农村留守家庭问题作为政府和社会、劳动力流入地城市和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从而彰显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制度改革创新为突破点,促进人口流动家庭化。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一方面使城市吸引着乡村青壮年男女成为它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却又排斥他们的农村家庭成员共同迁

6、居。政府应不断创新体制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减少农村留守家庭数量;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并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补贴制度等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创造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制度基础;企业要提供更多低廉的民工住宅,提供更多夫妻共事的就业机会,降低农民工和其家属进入城市和城市居住的经济成本,促进人口流动家庭化,让更多的夫妻生活在一起,更多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减少留守之苦,增进城乡和谐。   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跨区域的特点,大部分

7、流向工作岗位多、经济收入高的沿海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一是鼓励创业特别是鼓励打工青年回乡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本地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搞好农业的深加工,拓展农业的增值途径,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三是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进入城镇就业。提高本地务工比较效益,让农村务工者尽可能多的留在

8、本地务工,有利于农民工兼顾农业生产和留守家属生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切入点,倾力关心农村留守人群生活。在乡镇村建立“关爱留守人群”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门诊、文化娱乐等便捷服务。设立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开办留守家长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