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怎么做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

ID:69767678

大小:86.5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11-11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_第1页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_第2页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_第3页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_第4页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_第5页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_第6页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_第7页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_第8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怎么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文言文阅读方法及做题技巧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

2、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

3、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第二步:细读题目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

4、高。第三步:重读全文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二、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1、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

5、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4、析结构。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如: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为画线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

6、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二)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8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义提供了依据。故语法分析法主要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又可称为词性推断法)。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语法分析法示例:(1)划分句子成分信义著于四海主语——“信用”烟波微茫信难求状语——

7、“实在今以蒋氏观之,犹信谓语——“相信”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相信(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之”+“(地点)垄上”——动词“到”语法分析法补充在判断词义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下面的规律:1.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果解释成动词就是错的。2.名词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用在副词后、用在介宾短语前、用在“而”字后(除并列关系)要解释为动词。3.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用,其中一个要解释为动词,通常是第一个词。(三)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