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

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

ID:7042367

大小:2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2-02

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_第1页
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_第2页
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_第3页
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_第4页
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篇一:青城山上清宫导游词上清宫,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巅之阳,海拔1600多米。自晋代以来,青城有三处上清宫,一在天国山,一在成都山,俱废。现存上清宫为唐玄宗时加以修建,五代间前蜀王王衍重建,明末毁于火。清同治八年起至民国初年,由道士杨松如、龚仰之陆续重建。宫门为石砌劵洞,上有门楼,有蒋介石手书“上清宫”三个榜书大字,两旁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石阶两旁各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80年代末,青城山道协于上清宫下,将

2、原观音阁与青城前山索道上站之间,增建起巍峨壮丽的宫阙式东山门“慈云阁”,石材拱劵,精刻道教八宝及人物图案浮雕,门额用张大千手书“青城山上清宫”刻石,更增加了宫门的雄伟气象。由“慈云阁”直上入上清宫山门,山门正对老君殿,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旁供纯阳祖师、三丰祖师。殿藏1940年出土的《宋知宫皇甫先生墓碣》。殿后有新建的“三清大殿”,中供奉三清神像、两旁供三清弟子十二金仙。殿右侧道德经堂前有鸳鸯井。乾隆《灌县志》称为“八卦鸳鸯井”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

3、。传为五代前蜀所凿。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其泉源相通,但却一清一浊,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个大字。清人高浦有《题鸳鸯井》诗:“盈盈双井小廊西,锡号鸳鸯费品题。地面相离刚咫尺,泉源岐出异高低;水原清净无澜起,理有雌雄莫浪迷。寄语栖真诸羽客,盈虚消息即玄机。”道德经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神座下有九龙浮雕,甚为精美。两旁有张大千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和黄云鹄诗碑。天花板画有墨龙和二十四孝图及三

4、国故事。文武殿楼上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老君殿和文武殿之间廊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一年四季,不竭不溢。池旁有张大千题书“麻姑池”三字。从文武殿前行出院门,沿石径经圣灯亭、虎圈、椎窝坪上行,到新建的东华帝君殿。《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他姓王名玄甫,事白云上真为师,号华阳镇人,他初居昆仑山,后居五台山紫府洞,故又号“东华紫府少阳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的第一祖,其神诞为农历二月初六。老君阁雄踞青城第一峰之巅。又名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顶上原有呼应亭,取

5、“登高一呼,众山皆应”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阁高33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天、地、人三才。阁内中空,庄严矗立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像高米,连牛身通高16米,阁外露天台封基业,用石材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迂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大千先生联语:“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头四望,海阔天

6、空。”可状其胜。至上清宫出山门,左下行,可到天师池。《舆地纪胜》说:“昔天师居赤石城崖,于此作池,以饮鸟兽。”池下侧有旗杆石,巨石盈丈,上有插旗之孔,传为明末张献忠所部遗物。前有跑马坪,为其操练军马处,复下有小道可到豹谷,谷长约百步,两岩壁立,高三四丈,相去丈许,上覆浓荫,景色阴森,谷口下临绝壁,深不可测。20世纪80年代,青城山道协于跑马坪修建花园,已种植数千株名贵花木。自老君阁回程至上清宫右侧,有坪名玉皇坪。坪内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据《前蜀世家》等记载:衍常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宫人衣服皆画云

7、霞,飘然若仙;又作《甘州曲》,令上下和歌。传说出生青城的两位花蕊夫人——前蜀的花蕊夫人徐氏和后蜀的花蕊夫人费氏均曾来此赏息游玩,留下清词丽句;“获陪翠辇喜殊常,同陟仙坛岂厌长”,“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夜宿上清宫,可夜赏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观冰雪,各有奇趣。上清宫出东山门回建福宫的丹梯路侧,有“大字岩”古迹,摩崖刻“青城山”三字传为隋唐间刻。沿观日亭石阶下行百余米,转林间小道,有“玉女洞”古迹。玉女即

8、神话中青城素女,洞为上古著名女仙修真处。  篇二:青城山上清宫导游词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自晋代以来,青城有三处上清宫,一在天国山,一在成都山,俱废。此处观宇为清同治八年起至民国初年,由道士杨松如、龚仰之陆续重建。上清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有蒋介石手书“上清宫”三个榜书大字,两旁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石阶两旁各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上清宫慈云阁80年代末,青城山道协于上清宫下,将原观音阁与青城前山索道上站之间,增建起巍峨壮丽的宫阙式东山门“慈云阁”,石材拱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