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

ID:71890630

大小:1.20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3-11-24

上传者:186****538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1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2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3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4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5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6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7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8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9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4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入境生情】研究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23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20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发现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奥秘,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也正在造福世界。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物通讯。      【拓展链接】沈英甲认识的袁隆平在《喜看稻菽千重浪》中,沈英甲写到袁隆平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向报社投稿捍卫自己的科学理论等往事。入选教材前,沈英甲曾多次修改文章,删除了原本为《科技日报》的科研读者们介绍的技术细节,从而集中表现袁隆平的形象,让中学生读来更加流畅易懂。他希望自己笔下的袁隆平,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科学家,而不仅仅是执着的工作者。沈英甲认识的袁隆平,不仅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爱好自由、不紧不慢的“生活家”。比如,袁隆平很喜欢打排球,还自己花钱修了排球场。“他在生活中是很放松的。”沈英甲说。家国同构,国比家大林为民:一生奉献给记者工作生平: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是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的共产党员林正亨之子。作为有着这样家风的“雾峰林家”的后代,林为民深感自豪,正是这样的家风也注定了他对自己生活的选择。18岁时,正准备考北大的林为民接到学校党支部调他到北京日报社工作的任务,母亲希望他上大学。林为民的理想本是做一个考古学者,最后服从国家的需要,做了一辈子记者。23 致敬劳动模范,彰显时代主题——《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张秉贵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兢兢业业,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1977年,刘广和、林为民、刘红等同志集体采写了称糖“一抓准”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他们采访了无数次,研究了无数次,最终挖掘出了“一团火”精神——这一体现时代要求的鲜明主题,一扫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阴霾,呼吁像火一样温暖人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张秉贵也成为我国商业、服务业学习的楷模。把生动的新闻事实呈献给读者“还原真实的钟扬”  叶雨婷:《中国青年报》记者。2018年1月,叶雨婷赴上海、成都、拉萨实地采访了“时代楷模”钟扬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历时两月写出报道《“探界者”钟扬》,给读者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与众不同的探索者形象,文风清新扑面。      【拓展链接】相关人物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籍贯江西德安,1930年9月生于北京,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23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感动中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燕京第九景——张秉贵张秉贵(1918—1987),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张秉贵被誉为“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最美奋斗者——钟扬钟扬(1964—2017),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感动中国颁奖词: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1.读准字音植株(zhū)    饥馑(jǐn)    淤泥(yū)捍卫(hàn)花蕊(ruǐ)散籽(zǐ)蕴藏(yùn)籼稻(xiān)稻菽(shū)茎秆(jīnɡ)敏锐(ruì)浸泡(jìn)避嫌(xián)愧疚(jiù)毛坯(pī)拯救(zhěnɡ)椰子(yē)调侃(kǎn)23 悲怆(chuànɡ)奇葩(pā)兜底(dōu)收敛(liǎn)戛然(jiá)秤盘(chènɡ)2.辨明字形3.辨析词语退化蜕化退化①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②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指人或事物,侧重于功能、能力。蜕化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比喻变质、变坏,多指腐化堕落。多指人,侧重于性质、品质。传颂传诵传颂:辗转传布颂扬,指人的事迹被传播,具有褒扬、称赞的意思。传诵:辗转传布诵读或称道,指某些语言类作品如诗歌被传播,语意较平和,一般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4.识记成语(1)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主要强调一种精神、气魄。(2)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用于褒义。23 (3)挺身而出:面对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褒义词。(4)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形容感念或仇恨很深,牢记不忘。(5)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6)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7)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8)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1.选一选(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任何竞争都有可能发生蜕化,或者成为恶性竞争或者变成虚假竞争。(退化·蜕化)(2)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中华大地依然处处传颂着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传颂·传诵)2.判一判(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误,并说明原因)(1)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义无反顾”形容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带有褒义。此处可用“利令智昏”。)23 (2)中国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势头,不断涌现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一直追求更高资本收益率的国际资本来说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3)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英雄。(√)(4)这部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刻骨铭心,复杂而精确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市外乡人形象。(ד刻骨铭心”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此处形容刻画人物应用“入木三分”。)(5)大家打心里佩服力排众议重用张经理的林厂长,连张经理的前任——王平都对林厂长赞不绝口,说他不愧是“历任厂长中最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6)他的言谈举止里那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使我很喜欢。(√)(7)矿难发生后,救护部门接到报警,矿山救护车载着医疗人员雷厉风行地赶到出事现场。(× “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对象指人。这里形容车速快,可用“风驰电掣”。)(8)我没打算告诉他,没想到他的想法竟然和我不约而同,这真是再好不过了。(× “不约而同”是指事先没有商量约定,而彼此的行动完全一致。此处应为“不谋而合”。)1.下面是三篇通讯的结构思维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处的内容。(1)《喜看稻菽千重浪》答:①工作态度  ②创新韧性的研究者③坚持真理的捍卫者  ④理想志向(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23 答:①体贴入微,热情  ②受尽压迫和凌辱③受国民党兵痞欺负 ④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  ⑤学习糖果的营养知识⑥了解人们吃糖的习惯与各种糖果的味道⑦爱戴和尊敬(3)《“探界者”钟扬》答:①探学习工作之界  ②探植物学之界③科普成为副业  ④探教书育人之界⑤探寻生命边界,甘愿成为先锋 2.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用原文来回答)【明确】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10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23 3.《“探界者”钟扬》一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植物学家的钟扬哪些方面的品质?【明确】课文用“‘英雄’少年”“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生命延续”五个小标题把内容分成五个部分,讲述了科学家钟扬献身于种子事业、普及科学知识、悉心培养学生的故事,突出他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奉献精神。      【文体知识】通  讯(1)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同时通讯又具有二者没有的特点: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2)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3)人物通讯类型: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人物通讯的主角类型1.英雄人物(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2.杰出人物(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3.特色人物(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几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4.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23 把握文章内容,探讨写作手法1.编制“人物卡片”,要包含以下几项内容:人物姓名,职业、成就,人生状态(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外部评价、典型事件、个性话语等),作者评价。可适当摘引原文。人物大事记人物姓名①袁隆平职业、成就②农业科学家、开创水稻研究新纪元、“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人生状态行为习惯③观察、研究、实践,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思想观念④“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外部评价⑤“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典型事件⑥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培育人工杂交稻,发表专业论文,用事实回复质疑,提出杂交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提出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开辟粮食增产的新途径个性话语⑦“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作者评价⑧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2.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使得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三篇课文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服务达人张秉贵、“探界者”钟扬,就活生生地“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作者是怎样使三个人物“立”在我们面前的?【明确】《喜看稻菽千重浪》动作、细节描写。如:“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几个动作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23 具体、典型的事例。如: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表现他勇于实践,敢于探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表现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胸怀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表现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1992年袁隆平发表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表现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表现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表现他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细节、心理描写。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他耐心细致、周到体贴。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他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服务态度——表现他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忆往昔想而今感慨不已——表现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吃夜宵的特殊遭遇而受启发——善于剖析、觉悟很高。《“探界者”钟扬》具体、典型事例。小标题事件品质“英雄”少年①考入中科大②进入中科院工作倔强、坚定种子达人①不讲究住房②致力于采集种子生活上不讲究,热爱植物学研究科学队长接受“自博馆”邀请,进行“科普”工作勇担重任、不计报酬、爽快“接盘”导师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为“流落街头”学生兜底有责任、敢担当、关爱学生生命延续①赴藏工作②生命延续工作拼命、无私奉献23 探析组织章法,领悟主题内涵 假如你是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负责“劳动光荣”这一主题,你会基于什么考虑选这三篇文章作为学习内容?(1)人文主题方面:身份精神品质劳动特点袁隆平农学家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开创性的劳动,人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张秉贵售货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工匠精神平凡中的伟大,贴近人们日常生活钟扬多重身份生命的高度与广度;自我超越面向未来——创造性的科学探究,普及性的科学传播,传承性的教书育人共同点高度责任心、奉献精神,辛勤劳动与创造,做出巨大贡献(2)作品典范方面:①“以事写人”,运用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个性;②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③通讯报道的规范性。      【备选要点】 优秀的人物通讯在组织材料方面都是有章法的,文中的多种材料会有机地成为一体,成为刻画人物形象、丰满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三篇人物通讯以丰富的材料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有一团火”张秉贵、“探界者”钟扬走进了读者心中。请同学们自主探究,这三篇通讯是怎样搜集材料、组织材料、逐步展开的?请认真思考,在组内交流、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特点描述课文标题切入点/主题层次逻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23 最后写什么经典议论语句材料来源《喜看稻菽千重浪》特点描述课文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诗词切入点/主题袁隆平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命存续的重大意义层次逻辑先写什么袁隆平赴北京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前到实验田翻看土壤再写什么袁隆平从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到培育推广“超级杂交稻”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最后写什么袁隆平研究成果的意义,美国学者及作者本人对袁隆平的评价经典议论语句“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材料来源对被报道者的调查访谈,亲眼所见、亲耳听闻,对过往事实的追述,袁隆平发表的重要论文等,有关文献、依据事实合理推断所作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特点描述课文标题《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来自人民群众的评价切入点/主题张秉贵工作时热情的感染力层次逻辑先写什么张秉贵热情工作的场景和几个典型事例再写什么他曾经的工作经历和为了做好售货员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写什么他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赞扬经典议论语句23 “在售货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材料来源场面描写(可能来自观察),心理描写(依据事实合理推断、访谈)、过往事实追述、他人评价(事实追述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探界者”钟扬》特点描述课文标题《“探界者”钟扬》,来自主人公所从事的事业的特点切入点/主题钟扬的多重身份集中呈现层次逻辑先写什么钟扬顺利的求学和仕途经历再写什么钟扬在收集种子、坚持科普、“接盘”研究生等诸多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最后写什么钟扬的牺牲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经典议论语句“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材料来源事实追述、文献资料、实物(小纸条)、访谈接触过被报道者的人(卢老师的话等)撰写颁奖词,致敬劳动者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的颁奖词。同样是时代楷模,请结合另两篇通讯,尝试为张秉贵和钟扬撰写颁奖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23 张秉贵颁奖词:他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什么是“工匠精神”的生动内涵。张秉贵,一位普通劳动者,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钟扬颁奖词:采集种子,热心科普,悉心育人——他是优秀的科学家,也是贴近人心的暖男。他用手盘点生物家底,用脚丈量雪域高原,用爱浇灌民族之花,用心厚植国家未来。他把希望播撒在中华大地上,以实际行动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作出了最好的注脚,生动且丰满地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任务探究】1.报道袁隆平的事迹,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简要分析。①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②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③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④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⑤“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2.根据作者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篇通讯中选择使用的材料,请你为作者设计采访张秉贵时提问的问题。采访问题举例:①张秉贵同志您好!祝贺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我是《北京日报》记者,请您谈谈您的工作情况好吗?在您工作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顾客吗?②在工作中,您有没有遇到过态度不好的顾客?遇到这种情况,您如何处理呢?③在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您又是如何做到热情为顾客服务的?④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几十年如一日热情为顾客服务的?有哪些难以忘记的事情?⑤顾客有不同的需要,您是如何看出他们的需求的?⑥您刚才提到很多顾客对您的热情回报,您能谈谈这方面的例子吗?3.作为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钟扬教授给我们哪些启示?①坚持梦想,不忘初心。不是杰出者善梦,而是善梦者杰出。钟扬教授正是怀着追梦的赤子心,正是有着“为国家和人类留下丰富基因”23 宝藏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有十几年如一日,在雪域高原上艰苦跋涉,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颗种子。②艰苦奋斗,坚持不懈。钟扬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填补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历经辛苦,始终坚守,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③心有大爱,以身许国。我们要学习他坚定不移的报国情怀。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民科学家,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爱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情怀。国家,国家,无国便无家,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奋斗,祖国的强大也必定是每个人的福泽。④不畏困难,脚踏实地。我们要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决心。要实现梦想必然要经过无数艰难险阻,越是艰难越是要锤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正如钟扬所说:“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是熬出来的。”4.这三篇通讯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1)文章结构:①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倒叙手法。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都采用了小标题,层次清楚,结构鲜明。(2)刻画人物: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则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则主要是概述事迹。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处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扬》多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5.好的人物通讯必须是有一个好的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一面。新闻角度的选取在于追求新闻价值。选好新闻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尽可能使某件事实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影响。选择新闻角度一般从以下几点入手:①主题角度;②素材角度;③表达角度。根据以上介绍谈一谈:本课三篇通讯选择的新闻角度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主题都是表现劳动者的精神,体现劳动的价值;表达方式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与抒情。不同点:素材角度——《喜看稻菽千重浪》素材多是集中于袁隆平水稻研究的过程,体现他的敬业、不惧权威、勇于挑战、坚持真理等品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素材多集中表现张秉贵在柜台上所思所做,主要体现他的热情、敬业、体贴;《“探界者”钟扬》材料选自钟扬生活工作的不同角度,从不同侧面体现他的忘我、责任感、崇高理想等精神。表达角度——与《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相比,《“探界者”钟扬》多用现代社会的“新词”如“达人”“奇葩”,以吸引新一代的读者。6.张秉贵与袁隆平都成功入选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新华社组织编撰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钟扬2018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入选2018~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结合他们的话语,谈谈不同时代的他们为何能感动中国,他们又分别彰显着怎样的中国精神。23 1.物质匮乏年代,袁隆平对梦想的追求是富有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更是心怀天下的仁厚之志。2.张秉贵认真负责,忠于岗位,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诚挚热情。他亦是众多平凡普通人民的代表——在新时代的中国满怀希望地积极而认真地期待明天。3.钟扬对梦想执着不懈地追求与探索,他朝着“改变人类命运”的终点,争分夺秒地奋斗着,也在筑梦途中以一己之力点亮、助推更多人的科学梦。      【规律总结】文章中小标题的作用1.小标题提示内容,体现文章脉络。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所以在拟小标题时应该抓住每部分的重点、要点,提示每部分的内容。每个小标题还要围绕话题,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2.小标题围绕中心,体现独特个性。一篇文章的几个小标题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中心,不能随便拟几个凑数,也不能同类内容重复使用。所以,所拟标题应该典型新颖,具有个性特征,能显示作者的独特的视角和立意。3.小标题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和层进关系两种。并列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呈现一种横向关系。层进关系是以事物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组织小标题,呈现一种纵向关系。4.小标题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小标题的结构要大致相仿,字数相同,一篇文章有三到四个小标题,这样几个小标题构成一种排比关系,给人一种整齐优美的感觉。人物通讯标题拟写技巧1.妙用谐音押韵。谐音和押韵赋予标题抑扬顿挫和朗朗上口的节奏美感,把人物的形象特征较鲜明地表现出来,给受众以强烈的视听美感。人物通讯的标题妙用缩略谐音,讲究合辙押韵,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通讯《五十吴欢无不欢》写的是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书画家吴欢的经历。50岁的吴欢童心未泯,写写画画,人称“玩家”“鬼才”,标题取其名谐音引申为“无不欢”,道出了书画家的性格特点和职业生涯。2.巧用诗词俗语。诗词俗语是古人遗留下来的财富,大都为人们所熟知。在人物通讯的标题中巧用诗词俗语,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通讯《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就是仿用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拟成,读者看到这则标题,仿佛联想到一幅海天一色、长河落日的美景。23 3.引用人物语言。人物语言是新闻人物立场、性格、精神的反映。人物通讯中一般都有相当篇幅的描写,抽取其中一句有代表性的人物语言作为标题未尝不可,甚至可以直接引用新闻人物原汁原味的自白。如一篇关于某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的通讯《“请关注伴随你一生的呼吸”》,标题就是主人公在接受采访中说的一句话,它既交代了人物的职业身份,又体现了人物关心广大市民健康的良好品格。4.运用修辞抒情。人物通讯标题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双关、仿词等等。恰当运用修辞,会增强标题的艺术性。如人物通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标题取自于白居易词《忆江南》中的一个成句,以“江花”比喻长江边的一位优秀企业家,记叙他通过改制使一个生产“日出”牌玻璃制品的企业起死回生、越办越红火的改革历程。标题巧妙地点出了对象、地点、品牌、现状,可谓字字落实,无一虚废,而且颂扬之意溢于言表。5.活用虚实相生。灵活运用,虚实结合可以让标题具有深度,意味深长。如一篇关于计算机老师的人物通讯《复制奉献,粘贴成功》,“复制”和“粘贴”是利用计算机编辑文档时常用的方式,是实写;“奉献”和“成功”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虚写。这样结合既具有新意,又能体现人物的身份,还颂扬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6.借用流行时尚。巧妙地把社会上出现的新潮语、新焦点等流行时尚运用到通讯标题中,可以赋予标题新闻性和时代感。如某网站上的一篇文章《宅女宅出“金银山”》,记述的是一位“宅女”在网上发掘商机,开网店,日进斗金的故事。标题中的“宅女”就是流行词,指的是在家上网、足不出户、交际圈子小、好静的一类人,用在标题中很有时代特色。      概括通讯中的典型事件本课三篇人物通讯都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污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表现出不怕艰苦、注重实践的品格;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感动了不讲理的顾客,表现出热情服务、温暖人心的品德;钟扬在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的情况下,坚持采集到“鼠曲雪兔子”,表现出顽强担当、舍身忘我的精神。典型事件是高度概括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矛盾冲突,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作品主题的具有某种典型性的生活事件。通讯要求生动、形象地报道有意义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要有情节、有联想,强调用形象说话,就必然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件来刻画人物、充实内容,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23 概括通讯中的典型事件,要关注文中叙述具体、相对完整、感染力强的新闻事实,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新闻要素,还要结合事情发生的背景等加以概括。从2020年新高考命题来看,新闻等实用类文本不再单独考查,而是和论述类文本结合在一起,围绕某一主题以非连续文本形式综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新闻访谈及通讯作为实用类文本中的重要文体,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必须高度重视。从命题来看,“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都有所考查。题目主要着眼于理解与分析、筛选与概括及语言特色、文本结构及文体特征等方面,特别是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包括典型事件的概括)是必考考点之一。命题以客观题和主观题兼顾的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变化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节选)打开搜索引擎,输入“方兴东”搜索,100多万条信息赫然呈现。罩在方兴东头上的光环颇多:清华大学博士、专栏作家、互联网评论家……而“中国博客之父”的称号,一度让他的名声如日中天。因为“全民皆博”的博客,最初的吆喝和鼓吹者,就是方兴东。被逼结缘博客23 结缘博客,方兴东说他是被逼的。一切起因于2002年,方兴东向互联网巨头——微软的一次叫板。当时,他在新浪、搜狐上发了一篇《向微软投降》的反讽性文章,但在微软的强势公关下,不到l小时,这篇文章在几大门户网站上迅速消失。资本的强大力量,惹怒了方兴东:“当时,我想一定要做一个网站,为了自己的自由。”博客,就这样被朋友带进他的生活。对互联网敏锐的触觉,使方兴东意识到博客这种新鲜事物的巨大市场潜力:这种能让每个网民都参与的平台,将会是互联网的未来。于是,2002年夏天,方兴东开启了“博客中国”网站。他开始把博客概念引入中国,方兴东从身边的朋友们“下手”,不遗余力地鼓吹博客。而木子美的《遗情书》让“博客中国”一夜之间红遍中国。此时精明的风险投资商开始瞄上了方兴东和他的“博客中国”。在得到2000万美金风险投资后,“博客中国”改名为“博客网”,走上了全面商业化的道路。一脸书生气的方兴东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他似乎已经信心百倍地做好了从书生向CEO转型的心理准备。并且不只吆喝着博客,还吆喝着上市,吆喝着赶超新浪。吸引千万美元的书生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农民家庭的方兴东,从小生活贫困,一家人主要靠母亲踩缝纫机养活。为了离他喜欢的陕西作家路遥更近一些,他义无反顾地报读西安交通大学。方兴东进入大学后,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经济学。尤其热衷于写诗,他的作品不时地在《诗刊》《星星》上出现。那个时候,他喜欢别人称他“诗人”,并标榜自己是“文学青年”。1996年,方兴东在清华大学读博士。有位同学约他写有关IT行业评论文章,方兴东自此从文艺青年转型为IT评论家。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他狠狠地“啃”了一遍当时的《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等专业报刊,还写下了10万字笔记。靠着这份勤奋和博闻强识,方兴东强行进入了一个热闹的新领域。由于不断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开辟专栏,“方兴东”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他的文章笔锋犀利,观点独特尖锐,一星期上万字的写稿量,使互联网评论世界唯其马首是瞻,并称其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评论家。方兴东许多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厚的人文气质和学者性格。只是,当遇到了博客里的风险投资时,方兴东这个内心并不安分的文人,开始穿上西服,打好领带,跃跃欲试,向CEO这个商人身份转型。不再发表偏激言论方兴东说做一个CEO的感觉,还没有写一篇好文章带给他的兴奋感和成就感大,而在“董事长”与“博士”这两个头衔中,他更愿意别人用后者称呼他。此时方兴东,作为CEO,不得不忙于应对“博客网”因为盲目扩大规模所造成的管理混乱等问题;而在互联网上,也充斥着一片对“博客网”质疑和否定的声音。23 面对围歼,最初踌躇满志,吆喝着“博客网”2006年盈利上市,并计划用3年时间赶超新浪的方兴东语气明显柔和了许多:“博客网的上市,我们现在也不会这么着急。2006年的盈利目标,我们还要努力。”没有大型网站运营经验的方兴东,坦言自己不懂管理,已经把“博客网”放手交给自己的团队。他在互联网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而放弃是为了在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进步。游走在学者和商人之间,如何准确找到定位还是得依靠他自己。这个勤奋的互联网青年,有自己衡量成功的标准。曾经高调张扬的互联网评论家,现在已经明显地变得低调起来。方兴东说,做CEO的一大收获是,不会再轻易地发表偏激的评论了。1.从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方兴东的“书生意气”,他的书生意气表现在哪些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因自己的文章在几大门户网站上被撤,方兴东发誓为了自己的自由一定要做一个网站,并不遗余力地鼓吹博客。②为了离他喜欢的陕西作家路遥更近一些,他义无反顾地报读西安交通大学,他在大学广泛涉猎,热衷于写诗,文章笔锋犀利,观点尖锐,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浓厚的文人气质。③他觉得做一个CEO的感觉,还没有写一篇好文章带给他的兴奋感和成就感大,而在“董事长”与“博士”这两个头衔中,更愿意别人用后者称呼他。2.方兴东“在互联网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而放弃是为了在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进步”。结合文本分析方兴东是如何前行,又是如何放弃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方兴东从互联网评论家转型为颇有成就的IT商人,这是他能力品质和事业财富的提升。同时,他失去了评论家的客观中立的立场和高调张扬的态度,对于商人来说更需要智慧。      【好题精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潘建伟:对科学葆有原始的好奇23 2016年8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但是,我第一次真正记住潘建伟却是缘于他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个故事:“我曾到阿尔卑斯山大峡谷去游历,一个80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太太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做量子物理的。老太太问,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说是量子信息、量子态隐形传输。万万没想到,老太太说:‘我读过你在《自然》杂志发表的那篇文章。’”他感慨,这位80多岁的老太太,仍然处于兴趣驱动自己研读艰涩难懂的科学期刊的阶段,这是一种天生的好奇心驱使。1970年3月,潘建伟出生在浙江东阳。小时候父母重视对他兴趣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他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高考时,潘建伟本有机会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读当时的热门专业。“如果接受保送,可能就无法继续我的物理梦了。”1987年,潘建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在大学里,他不太起眼:“当时班上高考状元就有7个,同学们的素质都很高,我从同学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不过,潘建伟仍然和儿时一样钻研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当时,他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搞明白量子叠加态的问题,潘建伟开始学习量子力学。他曾经对中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说:“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没有问题的。”1996年,潘建伟决定出国继续攻读博士,一开始,潘建伟选的导师是一位诺奖得主,年纪比较大了,跟着他读博士,肯定对未来的就业有帮助。可经过一番比较,潘建伟最终选择的却是这位诺奖得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当时,塞林格教授还只是普通教授,但潘建伟认为他学识渊博,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如今,塞林格教授已成为奥地利科学院的院长。他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时,这位导师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潘建伟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在导师的引领下,潘建伟开始在量子通信领域领跑。2001年,潘建伟在中科大负责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他看到来之不易的实验室,心想:“过去,我们在科研领域常常扮演追随者和模仿者的角色,研究方向的选定、科研项目的设立都先要看看国际上有没有人做过。量子信息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我们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领者。”从2003年开始,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在国外媒体眼里,这个中国学者,简直创造了奇迹。谈到获得的众多奖项时潘建伟却说:科学的成就不需要奖来肯定。对潘建伟自己来说,他对物理学的钻研跟这些奖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来自最初的好奇。他最喜欢的生活状态是思考问题,在思考到最艰难的时候去林间散步。他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捡掉落在地上的树枝来闻,在这种和自然近距离接触的状态下,他仿佛感觉这是人类最初的状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这也是物理学的追求。23 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他还喜欢在田野里挖野菜,回家做给妻子和女儿吃。这个中科院院士在家人眼里是一个野菜大厨,也许,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初心和对自然的最初的好奇,潘建伟才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量子物理学家。而对你我这样平凡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所缺的不是少学了多少个物理学定理,我们所缺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应试教育的课堂上被磨灭掉的对世界最初的好奇。(摘编自《中国财经报》《中国科技网》)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潘建伟在他的生命中一直葆有“原始的好奇”,这种“原始的好奇”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影响了他的专业选择。对物理葆有“原始的好奇”,他才放弃保送的热门专业,考上科大物理系,后来选择学习量子力学,研究量子叠加态问题,也是出于这种对物理葆有“原始的好奇”。②影响了他的导师选择。保持初心,放弃名师,选择普通但专业有潜力的塞林格,认为“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③影响了他的专业研究。正是保持着对科学“原始的好奇”,潘建伟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专注于物理研究,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物理学家。④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对自然葆有“原始的好奇”,他才拥有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状态——人类最初的状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