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

ID:71890853

大小:26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3-11-24

上传者:186****538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1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2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3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4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5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6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7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8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9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  自然,是宇宙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从原始社会人类诞生开始,自然就不仅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源,也为我们的心灵和灵魂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自然之情怀,犹如汩汩流淌的清泉,给予我们生活的滋养,心灵的启迪,灵魂的牵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永远追求的完美境界。习近平: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仰望夜空,繁星闪烁。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只有赋之以人类智慧,地球家园才会充满生机活力。——2019年4月28日,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6 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自然美李泽厚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没有经人去改造,但也是“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确乎是美的,但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没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还有人经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清风亮节,将自然对象作为人格的理想等。这是康德讲的“道德的象征”。这样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种借用。社会美有历史尺度问题,自然美亦然。那么,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计算呢?这个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大体从何时开始的呢?16 首先要指出,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农业社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展也正在于它使人类安居,并循天时、地利而延续着巩固着秩序化的生活,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对象。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就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可见,“自然的人化”作为哲学美学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质,它是山水花鸟、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至于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则属于历史具体地逐一研讨的实证科学问题。(选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深秋书简姚昌忠北京城最值得流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中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与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阳光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烈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愈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一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把毕生功力画到画布上去一样。16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喊。在金色的秋天的阳光下,坐在车里的人们心头颤动了,即将或正在逝去的秋天使人们沉默无语,都沉入对于生命的伟大力量的赞叹。蓝天、白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驰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于是车子里的人们开始坐不住了,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秋天只局限于楼顶碧空下盘翔的鸽群和夜晚天上被两棵枣树刺得眨眼的星星和苍白的月亮了呢?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凡、偏僻、普通到不值得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 同样是写北京的秋,这篇散文在选材和情调上和《故都的秋》有怎样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故都的秋》选取北京市内一些细微、平常的景物,如牵牛花、槐树落蕊、枣子树等,情调清、静、悲凉;《深秋书简》则选取北京市郊一些鲜明、突出的景物,如各种色彩、白杨树等,情调热烈、昂扬。天坛古树刘一佳京城之南,有一座历经数百年的祭祀古园,名曰天坛。那里承载着自明永乐十八年至清朝之末几乎所有帝王的足迹,以及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的建筑奇作。天坛与我相伴了十余年。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却并非那著名的圜丘亦非祈谷坛,而是遍布园内、处处可见的一棵棵老态龙钟的古树。16 大概是因为这古园曾用以祭天,需要庄重肃穆的气氛,所以天坛的古树基本只有松树和柏树。这些古老的松柏与园内壮丽奢华的皇家庙宇相比,未免显得太过朴素苍老了;与花坛中争芳斗艳的簇簇花团相比,它们又太过单调平凡了;与这世上的芸芸众生相比,它们简直无足轻重。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来天坛参观,就是面对这一棵棵“无足轻重”的古树,慨然长叹道:“天坛的所有建筑我们都可以仿造,只有这些古树是仿造不了的。”古树用它们庞大苍翠的树冠遮天蔽日,将它们粗壮的树干稳稳地驻扎在浑黄的泥土中,苍老的根须深深地在土壤中蜿蜒起伏,沉默地见证了千百年光阴的流逝。正是有了这千百年的岁月沉淀,古树的价值才是无与伦比的。天坛有一古柏位于皇穹宇西侧,此树近垣而生,兀立挺拔,树上有枯干,20世纪70年代初经工人修剪后,冠叶皆无,唯留一前一后、一扬一垂两根枯枝,好似一位峨冠宽袖昂首倨然的古人,面对巍峨的皇宫和茫茫的苍穹不甘地诉说着什么。1986年,一位扬州游客觉得此树的姿态酷似屈原问天,此树遂得佳名曰“问天柏”。还有一千年古柏,怀中生着一棵百余岁的古槐,相互拥抱依存,生长健壮,成为天坛园内一道独特的奇景,名曰“柏抱槐”。加之侧柏、国槐同是北京“市树”,人称“兄弟树”,因此这两棵树很容易使人产生有关友谊,乃至民族团结的联想。又有一古侧柏,植于明嘉靖年间,位于天坛皇穹宇西北垣外。高逾十米的树干间有数条蜿蜒起伏的纵向褶皱,将树身分为九股,似有九龙缠身,故称之为“九龙柏”。我华夏民族皆以龙为至高无上的图腾,而这一古柏自是就此多了些神圣的意韵。天坛园内的古树,固然同世间众生并无差别,同样有着脆弱的生命,早晚有一天会枯萎,会轰然倒地,最终化作一抔黄土。但它们就是以这样轻薄的生命,沉默不语地见证了数朝数代的起落兴衰,因而它们沧桑的粗糙枝杈,竟足以承载历史与民族文化的重量。时至如今,这些生机尚存的古树依旧伫立在那古园中,点缀着天坛庄严肃穆的典雅之美,与古老的建筑、茵茵绿草共同构成了静谧深远的一方景致。 “天坛的所有建筑我们都可以仿造,只有这些古树是仿造不了的。”结合这句话想一下,作者笔下的“古树”有什么象征意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象征着古老而充满生机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偎依那座雪峰很可能,你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是,你应该记得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16 1924年,他带着这句名言辞别英国,不远万里来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的珠穆朗玛峰。那一双脚或许就是为亲近珠峰而生的啊,它走了那么多年的路,每一步都是为了缩短和珠峰的距离。当眼睛带着十二万分的景仰热吻那座神奇的雪峰时,那冲天的豪情甚至远远超越了8848米!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他妻子的照片。他有一个无比浪漫的计划:将她的玉照置于峰顶。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然而,他却在雪雾中失踪了。1999年,美国的埃里克·西蒙森率领一个探险队来攀登珠峰。在距顶峰仅600米远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他冰冻了75年的遗体。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揣测:他究竟有没有登上峰顶?在这个一伸手就可以轻易摘到的美梦面前,他是微笑着化做冰雕的,还是忧伤地把一颗夙愿未了的心不情愿地交给了骤然降临的死神?西蒙森他们都记得那个无比浪漫的计划,他们开始竭力地找那张照片。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谁都不愿猜想那照片有被弄丢的可能,大家宁愿相信他已经把照片放置到了他打算放置的地方——他怎么舍得跟一生追慕的珠峰失之交臂?他怎么舍得眼睁睁看着一个允诺给爱妻的誓言在即将兑现的时刻玉碎石飞?他不能啊:就算是化做了冰雕,他也要设法爬到顶峰去拥抱那亿万年的灼热的冰雪;就算是死神攫住了他的肢体,他也要委派灵魂把那照片护送到离星月最近的地方。就这样,他那个浪漫的计划有一个超越浪漫的结局——他本是想用妻子的玉照给珠峰“增色”的,想不到他竟把自己也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影像,一个真实的生命,他送给珠峰的这两样礼物是太贵重太贵重了啊!即便他是抱憾而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不朽的名字——乔治·马洛里。 文章倒数第3段说,“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他“永矗峰巅”的“雄姿”具有怎样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他对珠峰倾注了强烈的追慕之情;他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和执着的追求;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16 古代诗人的自然情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品读】看鸟飞,观云逝,虽别无伴侣,山中万物却足以游目骋怀。由《独坐敬亭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遗世独坐、物我合一的李白。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品读】秋已深,山风扑面,已是寒意袭人。可是啊,你看,那白云缭绕之处有炊烟袅袅的人家,人间烟火多么温暖;这山路旁枫树林里经霜的红叶艳丽夺目,生命的燃烧又是多么壮烈!杜牧在《山行》里展示的,是自然中蕴含的动人生机。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品读】诗人来到树林,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地唱歌,不由感慨: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用金子做成的笼子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此远不如让它们挣脱牢笼,重返自然,“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的《画眉鸟》——一首倡导回归自然的佳作。 请你也写出一两首体现自然情怀的古诗词,跟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阅读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外名人谈“自然情怀”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清代诗人张维屏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法国作家卢梭16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德国哲学家康德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英国作家王尔德 除了上面几条,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自然情怀的名言呢?在下面写出一两条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法国文学家雨果2.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德国哲学家黑格尔3.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美国发明家爱迪生4.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英国诗人拜伦5.自然是陶冶心胸的伟大学校。——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事迹简介1.杨欣(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杨欣是中国第一个从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促进会”的发起人。他通过义卖影集筹款,在海拔46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十多年中,杨欣和志愿者忍受着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资金短缺等种种困难,甚至不惜生命危险进行着藏羚羊的保护活动,在杨欣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可可西里再也没有发现一起盗猎行为,而藏羚羊数量也从两万多只增长为六万多只。他1986年漂流长江;2007年拍摄、撰写、编著《中国长江》自然、人文图册;在青藏铁路建设和开通期间,他带领志愿者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开展了“藏羚羊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青藏线垃圾调查”“长江源冰川退缩监测”“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青藏铁路列车环境宣传”等系列项目,并向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交了加强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建议,几乎全被采纳。2.霍岱珊(河南周口市“淮河卫士”会长,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16 他是淮河治污行动中最著名的民间环保人士。他对淮河河南段的污染状况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调查,并唤起公众对污染与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2007年,他更是组成“淮河排污口公众监控网络”,为环境监管部门和公众及时提供真实的信息,被称为“淮河上的一双环保眼”。评委会是这样评价他的:“十年来,霍岱珊以一个普通公民的力量,推动淮河治理为世人所关注;他对于环境与健康的前瞻式呼吁,也为现实所验证。他的参与,证明了民间力量能够成为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3.葛玉修(中华对角羚保护站荣誉站长、生态摄影师,2010—201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他是一位有着“青海湖鸟王”“中华对角羚之父”“青海环保卫士”的美誉的生态环保摄影家。他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镜头记录了野生动物最美的瞬间,演绎着青海高原的壮美天地。他在传达给世人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的同时,还传达出强烈的社会呼唤: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自1995年起,他自费前往青海湖200多次、三江源21次、可可西里9次,拍摄图片10万余幅。期间,虽数次遇险,仍不改初衷。他是首位拍摄普氏原羚影像资料的摄影师,在他的奔走呼号下,普氏原羚增加了中文名字“中华对角羚”,并在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逐步摆脱濒危的命运。他充分利用媒体平台传播环保理念,将一己之力变成公众行动——他自费出版了青海省第一本专题摄影画册《鸟岛》,他发起创办了青海省第一个民间生态环保摄影网站“青海青”,他撰写发表了有关生态环保的文章160余篇、图片1500余幅。近年来,他走出青海,在全国进行了260余场公益演讲(仅2010年就演讲了35场)。2011年,他赴三江源头考察拍摄,并通过微博宣传保护江河源。他用近20年的坚持,表达着他对大自然的无言大爱。4.袁学顺(2010—201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的家乡——山东荣成是大天鹅和其他候鸟的重要越冬地。35年来,他义务保护和救助在迁徙过程中受伤的大天鹅,累计救助伤病天鹅500余只,保护天鹅湖湿地1000余亩。他坚持每天巡湖,跑遍了荣成天鹅湖的每一个角落。他视天鹅为孩子,将自家的院子改成了“家庭式大天鹅康复中心”,他被誉为“天鹅爸爸”。他拿出积蓄为天鹅购买粮食和药品,把康复的天鹅送回蓝天,而家中却一贫如洗。他挺身而出,反对在湖畔盲目开发工业项目,并为政府献计献策。2003年,他牵头成立了威海大天鹅保护协会,致力于推动大天鹅的保护和宣传。2007年,他用自己的奖金建立起了“人与自然园”,宣传保护大天鹅。2010年,协会开展的天鹅保护活动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肯定和资助。他通过开展恢复湿地、保护水源、建立民间村镇救助点、编写《大天鹅救助手册》等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带动大家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鹅卫士”袁学顺,以一份淳朴的执着,描绘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5.朱再保(湖南省岳阳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16 他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前半生,他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后半生,他全身心捍卫另一种和平——人与自然和谐。40年来,他志愿服务公益总时间超过15万小时,累计捐献35万元,自己则过着近似苦行僧式的生活。2014~2015年,他发动岳阳市65万中小学生牵手各自家长共200万人,参与湖南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保护湘江”,开展了“情系湘江、立足洞庭、节水护水守望水、保护身边小湘江”主题行动,号召大家践行“四个一”行动;他独自一人,用了35天时间,步行与乘车7000公里,调查铁山水库,拍摄1400幅污染照片,形成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他自费3万元,翻印新环保法5.5万册,发送到学校、商户及社区,组织开展十多项大型主题教育活动,累计影响350万人(次)。2015年,朱再保团队被授予“全国(环保)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生做好事;做一次环保不难,难的是始终坚持环保。他做到了。植物之爱:梭罗的绿色情怀美国著名超验主义作家、自然写作的开山鼻祖梭罗以其对自然世界的挚爱,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对生态平衡的深思凝聚成一部传世杰作《瓦尔登湖》,为后世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留下了思想史和精神史的芬芳诗意。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植物是关键词,无论是苍翠欲滴的树林,还是硕果飘香的果园,还有点缀在林间的绿草野果和藤蔓虬枝,无不倾注了梭罗对自然的由衷喜爱和深深眷注。16 瓦尔登湖掩映在青山丛林之间,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梭罗用诗意淋漓的美丽句子绘声绘色地描摹了树木与湖水的依偎和眷恋。“瓦尔登湖是大地的眼睛,美丽的如同上帝的一颗泪珠。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如此美轮美奂的山光水色,自然唤起了梭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旷野之思。如果说湖水是明眸善睐的眼睛,那么湖畔的树林则是弯弯的眉毛,旖旎的风光宛若眉清目秀的妙龄少女,顾盼神飞,风情万种。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亲手建筑了一所小木屋,这所居于半山腰的诗意盎然的小木屋是他栖居自然的心灵港湾,这所木屋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可谓钟灵毓秀,水清木华,各种植物环绕木屋:“大自然一直延伸到你的窗口。就在你的窗下,生长了小树林,一直长到你的床楣上。野黄栌树和黑莓的藤爬进了你的地窖;挺拔的苍松靠着又挤着木屋,因为地盘不够,它们的跟纠缠在屋子底下。”如此充盈着绿色植物的居所,自然给予了梭罗一颗晶莹剔透的诗人之心。梭罗在湖边钓鱼、种豆、采集野果,把自己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他为了消遣寂寞的时光,经常在湖边的散步,而植物的风神和气息不时地抚平了梭罗的心灵,使他陶醉于天人合一的境界乐而忘返。“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大片的杨树林,与瓦尔登湖的碧波一样放逐了梭罗敏感的心灵,洋溢着田园牧歌的情调。松针是自然界激起微小的存在,而梭罗几次写到了他对松针的感悟。“每一支小小的松针都富于同情心地膨胀起来,成了我的朋友”,孤独的梭罗在对植物的仰观俯察中涤荡思虑,静谧的松针散发着绿色的光辉成了梭罗的挚友,人与自然达成了心灵的默契和情感的沟通。“遥远的钟声在距离恰如其分的森林上空回荡,得到了某种梦呓一样的启示。好像地平线上的古老松针是大竖琴上的弦给拨动了一样,一切声响都成为宇宙七弦琴的微颤”。梭罗对大自然的风声用心倾听,一种万籁俱寂时的钟声打破了万古的宁静,而他把松针比喻成琴弦可谓天衣无缝妙不可言,只有纯天然的天籁之音才能发出如此绝响。16 栖息在山水相依的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对植物还充满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植物提供给他的不仅是心灵的滋养,还有炎炎夏日的荫蔽。“我在岸边划船,它四周完全给高大的松树和碧绿的橡树围起,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形成一些凉亭,小船可以在下面穿越,绿色欲滴,花木繁茂,郁郁葱葱,美不胜收”。植物的藤蔓凌驾于树木之上,天然的凉亭下,梭罗泛舟赏湖,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和自然,洋溢着鸟语花香,嘉木清荫给予隐居于此的梭罗以最美好的夏日清凉,沁润着他寂寞而丰盈的文学之心和自然之心。时常在森林中采摘野果的梭罗,对自然界中的水果情有独钟,他认为最美味和最香甜的水果一旦离开果树的枝头就会失去自然的神韵:“水果可是不肯把它的色、香、味给购买它的人去享受的,也不肯给予为了出卖它而栽培它的人去享受的。如果你要知道水果的色香味,你得去询问牛背上的牧童和枝头鸣叫的鹧鸪。从来不去亲自采摘越橘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领略越橘的色香味。水果的色香味,都会在装进车厢运往水果店时与它的新鲜和水灵一同磨损消逝。”这段话可谓字字珠玑,只有置身于大自然的果树林中,对原生态的树木水果倾注了目光与心灵的人才能感同身受。而那些用钱币在超市购买的水果,已经远离了果园,失去了大地的滋养,变得不再光洁新鲜。独具慧眼的梭罗看到了现代社会物质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同时,人们对真正的自然之物也愈来愈陌生和隔膜。非唯水果,梭罗笔下,一桌一椅都来自树木,经常唤起他的自然情怀。一天早晨,为了清扫室内杂物,梭罗把家具暂时搬移屋外,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室外草坪上的景观。“小鸟坐在相隔一枝的树丫上,长生草在桌子底下默默生长,黑莓的藤攀住了桌子腿;松子、栗子和草莓叶到处飘落。他们的形态似乎是这样转变成为了家具,成了桌椅、床架和三角柜——因为这些家具原先曾经站在这些生机勃勃的树木之间”。一个真正的自然之子才能时时刻刻真情流露,他对植物的感恩和缅怀是情不自禁的。是的,人类的衣食住行有哪一项离开过植物呢?我们的生活内容因为与植物休戚相关,所以我们才发自内心地感怀和迷恋葱茏的森林和芬芳的花木。梭罗把这份感恩用是诗一样的文字表达出来,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梭罗对植物的深情眷注是与他伟大的自然情怀息息相关的,也是与他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心心相映的。他用清新芬芳的文句,勾勒出了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图画,也构筑了和谐美好的诗意的栖居。 颁奖词是一种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事迹所作的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颁奖词具有史诗性和简洁性的特点:史诗性。叙说英雄事件,彰显历史厚重;弘扬社会正气,体现时代风貌。简洁性:言简意赅,展现神韵;靓丽自然,诗画情意。  请在以上“人物志”中任选一位,为他(她)写一段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霍岱珊——多年来,霍岱珊以一个普通公民的力量,推动淮河治理为世人所关注,他对于环境与健康的前瞻式呼吁,也为现实所验证。他的参与验证了民间力量能够成为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梭罗——他是瓦尔登湖畔的狩猎者,守候着孤寂中灵魂偶尔最绝美的涟漪;他是小木屋里的最伟大践行者,他用一盏湖灯,照耀了浮世杂绘里人们虚浮的装潢大厅,若要问他孤独是什么?也许,他就是孤独。但他却让太多孤独的灵魂不再害怕寂寞。绝望的安静里,他用采撷自最纯美大自然的诗句,唱出了黑夜中点亮世界的自己的歌。 (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16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近”和“远”,对“近”“远”的理解是作文能否深刻的关键。由于信息化社会中发达的资讯,人们对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交流获得,这个途径就是“近”,然而也由于过多依赖便捷信息的途径,又会缺少了切身的感受。对大自然感知的“远”与“近”不是对与错、好与坏,只是不同的途径而已。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有几个关键词要抓住:大自然、感知、近与远。如果只谈如何保护自然或赞美大自然的美,而忽略了对“近与远”的思考,那么立意和构思就显得有偏差甚至离题了。【参考例文】感知自然需躬行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16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辩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杜甫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云“高处不胜寒”,林则徐说“山登绝顶我为峰”。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请扣住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写作指导】“高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含义有三:高的山峰;比喻事物发展到最高点;比喻领导人中的最高层。写法一:当成新材料作文来写16 立意1:题干中杜甫诗“会当临绝顶”,写出了泰山的巍峨耸高,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立意2:苏轼“高处不胜寒”,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立意3:林则徐“山登绝顶我为峰”是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要脚踏绝顶,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一览天下小。立意4:三句话结合起来,提炼出一个主题: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居安思危(低调、谨慎)。写法二:当成话题作文来写要围绕“高峰”话题来写。“高峰”必须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主题立意可另定。即可写不同于前面三句话意思的自我经历和体会。【参考例文】让心站在高处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生活的路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崇山峻岭,千沟万壑。面对欢喜,切勿得意忘形;面对悲戚,也莫怨天尤人。让我们的心站在高处,让我们的心登上人生的高峰。让心站在高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辽阔视野;让心站在高处,你能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悲壮之美;让心站在高处,我们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怀。让心站在高处,是伟人们创造丰功伟绩的一贯姿态。他喝问大地,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他的胸怀他的理想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屹立在人生的顶峰。他心怀天下,他跃过历史的沼泽,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新生。他在乡下种菜喂鸡,贫困潦倒的生活并没有阻止他登高博望的心。改革的大潮在他的胸中涌动,改革开放的雏形在他心中孕育而生。伟人落难,仍旧心系天下苍生。他看到了中国人富强的道路,看到了中国辉煌腾达的一朝。因为心站在高处,伟人的视野看得更远更广。他们的成就和伟绩在历史的画卷留下绚丽的一笔。16 让心站在高处,是面对打击时保持清醒的方式。美国女孩赖斯具有无人企及的家学及天赋,她在音乐上的造诣堪称神童。怀抱着十几年的梦想,虔诚的守望了十几年的音乐家之梦,却因为一群表现极为出色的孩子,梦想突然轰然倒塌。还有什么比亲手埋葬自己的梦想更为残忍?赖斯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打起人生中可贵的“退堂鼓”,转向了国际政治学领域。她的心站在高处,早已看清世故沧桑。她被提名接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之职,成为全球最有权力的女人之一。“不畏浮云遮望眼”,毅然决然地登上高峰看世界,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如果偏居一隅,心站在高处,我们依旧能笑傲人生,青史留名。相反,即使是人中之王,而心却隐藏在幽暗角落,就不会有永生的一朝。杜甫身居漏屋茅草房,但他却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是能者,他心怀天下苍生,即使在幽暗处也能发出最夺目的光芒。宋徽宗赵佶终日只知写字作画,虽为一国之君却没有放眼天下。短浅的目光让他无法担起天下太平的担子,他的心没有上升到帝王的高度而停留在文人的地位。所以,国力衰退,家破人亡之势在所难免。让心站在高处,视野就像天空一般辽阔,我们的人生也将无限精彩。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让心站在高处,世界因你而精彩!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