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

ID:71891034

大小:1.47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3-11-24

上传者:186****538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1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2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3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4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5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6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7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8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9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7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8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杀的人物。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像他这样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瞿林东      【拓展链接】  他(郭沫若)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邓小平无边大海与时代洪流的激荡本诗写于1919年9月、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相关链接】郭沫若名字由来郭沫若,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人,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1919年,他在日本留学时,才取了“沫若”这个笔名。这是什么意思呢?“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在四川省西部。若水,古水名,即雅砻江,是金沙江的一条支流,也在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表示他身在异邦、不忘家园,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28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拓展链接】“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挽闻一多先生》爱国思乡之作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感到前途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相关链接】铁骨铮铮闻一多28 1946年7月15日上午,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混入会场的特务乘机捣乱。闻一多见状拍案而起,发表了气壮山河、永垂青史的《最后一次演讲》:“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他向在场的人强调:“现在正就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当天下午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闻一多惨遭多名特务狙击身亡。这个激情的诗人,这个热血的战士,就这样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黎明”走去。他的热血与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鲜血一起汇入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洪流,染红了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民族正气之歌!  苦难的经历、独特的气质、强悍的内在生命力造就了昌耀。在中国诗坛上,他是特立卓行的,是难于模仿的,是“诗人中的诗人”。——著名诗歌评论家、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思敬      【拓展链接】28   昌耀是一个奇迹,是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尽管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过革命话语的冲击,但他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将革命话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以维护诗歌的个人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后,昌耀的诗歌才情可以用井喷来形容,一大批杰作经他之手被塑造成型。昌耀发明了一种崭新的诗歌语言,极大地拓宽了汉语的表现力。他的诗质地坚硬,有金石之声,刚好同中国人内心深处太多的忧患意识相对称。——作家敬文东讴歌生命之作昌耀因诗获罪,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诗人此时是一个流放边地的受难者,但是他没有把笔拗断,而是保持人性的坚韧度,活出本真的自己,在绝境中仍然对生存之所充满审美的眼光。《峨日朵雪峰之侧》就创作于这一阶段。  天才的预言家。——恩格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本质上是一个革命家,他会永远是革命先锋队的一员。——马克思      【拓展链接】  雪莱是我最敬爱的诗人中之一个。他是自然的宠子,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他的诗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绝妙的好诗。——郭沫若追求光明之作这首诗写于1820年,当时,28 由于政治原因,诗人被迫旅居意大利,法国大革命的失败,英国国内的混乱,激起诗人内心的层层波澜,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      【相关链接】“叛逆”的雪莱雪莱在伊顿公学读书的时候,因为他的秀美和聪慧,对学校学仆传统的不肯妥协,激起了同学疯狂的嫉妒,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恼雪团”来专门欺负他。他们把他逼到墙角,撕掉他的书,踢他,掐他,往他身上吐口水。然而他们发现雪莱的眼中冒着一种让人害怕的光芒,于是一哄而散,而他,只是拾起他喜爱的书,默默地走到如茵的草地上。他的母亲很不喜欢这个长子,她理想中的男子该是魁梧而剽悍的,而他那么秀美,那么爱冥想,那么爱拿着一本诗集走到丛林里去读,那么狂热地宣扬无神论。18岁他考进牛津大学,却因为他在学校里散发了一本小册子《无神论的必然性》,又拒不妥协而被校方开除。他的父亲是一个保守的辉格党成员,一怒之下,断绝了他的经济资助。雪莱,一个庞大家产的继承者,因为坚持自己的叛逆思想而陷入身无分文的困境。1.读准字音烧沸(fèi)  脂膏(zhīɡāo)  闺阁(ɡuī)铆钉(mǎo)揳入(xiē)罅隙(xià)婉转(wǎn)蜡炬(jù)锈蚀(shí)摈弃(bìn)炽热(chì)淋漓(lí)2.辨明字形3.辨析词语摈弃摒弃课本原句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巧辨“摈弃”,抛弃,词义较重。“摈弃”的支配对象是思想、观点、烦恼等。28 巧析“摒弃”,舍弃,词义较轻。“摒弃”的支配对象较广,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比较具体的。壮丽富丽壮丽:着重指雄壮雄伟,色彩庄重,常形容城市或山河的景象;也形容诗文画面和歌曲的气势。富丽:着重指建筑物富有美丽,常形容陈设;也形容光彩夺目,气势盛大。抚慰慰藉慰藉: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抚慰:是帮助别人反省或振作。毁坏破坏毁坏破坏异“毁坏”指较严重的损坏,使失去效果,对象多是工具、物品、组织等。“破坏”多是有意的,如破坏常规。“破坏”更多强调主观因素。同“毁坏”和“破坏”都有“事物因受某种因素的影响改变了正常的状态”的意思。以至以致以至以致“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有“甚至”的意思,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4.识记成语(1)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2)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28 (3)霞蔚云蒸:形容景物灿烂绚丽。(4)不事雕琢:不加以任何修饰,不注意雕琢。(5)挟山超海:比喻做根本办不到的事。(6)狂犬吠日:指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或坏人诋毁好人。(7)食古不化:意思是读书、作画一味学习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1.选一选(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1)那种借提供贷款担保之机给人套枷锁的图谋应当摈弃。(摈弃·摒弃)(2)爱心像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慰藉·抚慰)(3)他没有认真备考,以致未能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以至·以致)(4)“千年石窟的传承之路”是报社“壮丽70年·天水文化建设巡礼”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的第一站。(壮丽·富丽)(5)刑警队在合成作战中心的密切配合下,成功抓获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的网上逃犯李某。(毁坏·破坏)2.判一判(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误,并说明原因)(1)骆宾王流传万世的《讨武曌檄》写的是文思泉涌,把武则天骂了一大通,骂的是酣畅淋漓。(√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运用正确。)(2)稻盛和夫告诫年轻人,做事要脚踏实地,若是左顾右盼,只会让你失去良机。(× “左顾右盼”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使用对象错误,可改为“瞻前顾后”。)(3)86版《西游记》剧组30年后再聚首,分散于国内外各地的演职员挟山超海奔赴央视,共赴一场艺术盛会。(× “挟山超海”比喻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此处望文生义。)(4)这种癫狂状态被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形容为“狂犬吠日”。(√ “狂犬吠日”指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或坏人诋毁好人。运用正确。)(5)香港已回归逾20年,但一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殖民地时代,以为外国可以对香港说三道四,这种食古不化的思维实在是荒唐可笑。(× “食古不化”意思是读书、作画一味学习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使用对象错误。)28 (6)抬头望处,已到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霞蔚云蒸,颇为壮观。(√ “霞蔚云蒸”形容景物灿烂绚丽。运用正确。)(7)王晓琮被誉为哈理工“扫地僧”,他生活节俭,不事雕琢,却是最红老师。(× “不事雕琢”指不加以任何修饰。也指写文章不做修改。用错对象,可改为“不修边幅”。)1.根据结构图提示,在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8 答:①时代精神②烛之灰③落日④山海⑤欢快明朗的形象⑥优美婉转的歌喉2.下列对四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一方面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B.《红烛》中,诗人借用红烛的意象,写出了红烛的责任、生活中的困顿和失望以及红烛的奉献精神,全诗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红烛的歌颂。C.诗人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中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凄美悲惨的氛围。28 D.《致云雀》一诗,诗人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展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解析】选C。“凄美悲惨”错误,应该是凝重壮美。感受意象和诗歌语言的魅力  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如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赋予了它们相思的内涵。1.五首诗歌(包括《沁园春•长沙》)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从第2课四首诗歌任选一首,想一想: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思?如何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一则札记。【明确】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的巨人,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诗中描写了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展现超乎寻常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非凡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从诗中的呼喊里,我们也能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汹涌的激情,这正是“五四”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②《红烛》中荧荧的红烛,颜色可与心的颜色相比,蜡做躯体,火点着灵魂,更需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它要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捣破他们的监狱。它心火发光之时,残风来袭,烧得不稳,着急流泪。流一滴泪,灰一分心,创造一分光明。文中的红烛,就是诗人的写照。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荣辱得失,有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③《峨日朵雪峰之侧》选取“峨日朵之雪”“太阳”“岩壁”“蜘蛛”“登山者”等几个意象,描绘了一个凝重壮美的画面:太阳彷徨很久,突然跃入一片山海;石砾滑落深渊,激起巨大的回响;蜘蛛在锈蚀的岩壁栖身;登山者双手紧紧插入石缝,鞋底点点鲜血渗出。意象鲜明,展现了博大的生命意识。28 ④《致云雀》借对云雀的赞美,倾诉了自己对人类美好前途的向往和憧憬。东方欲晓,云雀从地面的巢中一跃而起,平展双翅,穿过曙色初开的云层,在蔚蓝色的天空飞行,开始它每天的征程。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与他一样获得感性形象。这乐曲像从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里降落下来的小雨点,万物得此甘霖而从熟睡中苏醒;它像一位富于哲理的诗人,用它触景生情的诗歌,启迪世人,使他们从漠然的状态里崛起,让当时的人们既感到忧惧,同时又感受希望的来临。它像名门少女寂居高楼深宫,弹奏乐曲吐露热恋的心情;这乐音弥漫在高空,绵绵不绝。它又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隐藏在鲜花和芳草丛中,仍能在凝露的幽谷中发出熠熠的光辉。它又似绿叶掩映下的一朵红玫瑰,浓郁的芳香使窃香贼痴醉昏迷。2.从这四首诗或者课外喜欢的诗歌中,选出诗人运用比较精彩的词句,体味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明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中的“提”字,表现了“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横扫旧宇宙的力量。“推”字,表现了“太平洋”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的猛烈冲击。诗句充溢着对力的崇高美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内心摧毁旧事物、创造新世界的激情。《红烛》中,“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不同程度地摇曳晃动。用“着急”更好地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①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②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③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感受青春激情情怀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那一代人的磨难与坎坷,每一代人也都有属于那一代人的归宿和寄托。不变的是,每一代人都要承担起属于他们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唯有不断奋斗、向上,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作为青年一代,正值奋斗的大好年龄,最应该摒弃消极的文化,用奋斗、努力、担当去谱写自己的青春岁月。让我们诵读诗歌,去感受诗人的青春情怀。28 1.学校要举行诗歌朗诵大赛,这四首诗歌是必选篇目。请你梳理诗歌文脉,为四首诗歌拟一个朗诵主题,并说明理由。(1)文脉梳理: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景:怒涌的白云、滚滚的洪涛情:毁坏、创造、努力,力的赞美主人公形象:勇于改造世界的先锋②《红烛》主体意象:红烛意象特点:赤红、燃烧、流泪意象品质: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为他人、世界“创造光明”。作者情感:赞美、歌颂、追求红烛精神。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象征)③《峨日朵雪峰之侧》意象: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意境:凝重壮美主人公形象:攀登者情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④《致云雀》主体意象:云雀意象特点:欢乐、光明、美丽意象品质: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作者情感: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艺术手法:浪漫主义(2)参考主题:吟诵青春、青春激扬、我的青春我做主等。理由:《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赞美力量,赞美具有伟力的工农大众。《红烛》: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进而把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峨日朵雪峰之侧》:诗人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致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28 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深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归纳本课中的作品是怎样表达青春主题的。(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借助雄奇的想象,展现宏大、壮观的景象,呼唤大破坏、大创造。所谓“大破坏”就是反帝反封建,所谓“大创造”就是建设民主与科学的新中国,这正是“五四”精神的体现。(2)《红烛》写于1923年。面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年轻的诗人有像红烛一样的赤子之心。尽管生活中不乏困顿、失望,但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黑暗中摇曳的红烛,正是有志青年的象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3)《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雕铸了一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他竭尽全力登上峨日朵雪峰,满身的疲惫,换来对雪峰落日壮丽之景的惊叹。他“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也是面对生活和事业积极奋斗的青年的写照。(4)《致云雀》写于1820年。处于黑暗恐怖笼罩的英国社会,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流离失所的百姓,雪莱表现出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他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颂了象征光明、欢乐、自由的云雀。通过云雀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读写促成转化  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借助具体所感的形象,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写出来,并注意节奏,那就是诗歌了。1.选读郭沫若、闻一多、昌耀、雪莱的代表作品,朗诵中注意重音、停连、节奏、韵律等,把握感情基调,感受他们的情怀。反复阅读诗作,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努力用声音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选其中一首,参照示例,写出朗诵建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红烛》红烛啊!28 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朗读提示:语调深沉、饱满,上扬;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注意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字韵饱满,充满激情;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排比句式,接续紧凑;“血”字拉长音,语气坚定而有力,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朗诵提示:28 语调低沉,舒缓,“怒涌”要重读;声调稍高,“壮丽”“北冰洋”要重读;舒缓有力,“无限的”“全身的力量”“推倒”要重读;声音高亢,“来了的”停顿,“滚滚的”“洪涛”分别重读,要读出气势;语速变快,“毁坏”“创造”“努力”要重读;深情地呼唤,低沉有力,“绘画”“舞蹈”“音乐”要重音读出,逐渐高亢;“律吕”语调高亢,声音拉长。2.物象蕴含的意义往往具有普遍性,读者只有领悟了物象寓意,才能感知诗人的情感。搜集与下列物象有关的诗句(现代诗或者古诗均可),整理成读书卡片,并分析总结下列物象中所蕴含的意义。月 柳 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月: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月亮是团圆的象征。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③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借月来写对故乡、故人的相思之情。柳: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杨柳象征离情。菊: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隐士的象征。②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高洁品格的象征。3.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呼告。如《红烛》中的:“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致云雀》中开篇:“你好啊,欢乐的精灵!”将诗人的喜悦和激情尽情挥洒而出,奠定了诗歌明快的基调。请学习诗中“呼告”的手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人或物,写一段抒情的文字。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①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在帆影下和暴风雨中度过一生!也许你早该到达一个平静的港湾——你早该享受那幸福的安宁,但诱惑的波浪总不停地呼唤你。28 ②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③太阳啊,火一样燃烧着的太阳!你烘干了小草尖头的露水,可烘得干游子的热泪盈眶?4.人生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每个人诠释青春的方式不同。读了本课的几首诗,你有哪些感受?请把这些感受写成日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12月21日  周日   晴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黑暗里摇曳的红烛,高空中奋飞的云雀,雪峰顶上坚毅的登山者,是时代和现实生活在诗人心里打下的烙印,也是他们深深热爱国家和人民的真实写照。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要有忧国忧民的思想,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任务探究】1.诗歌讲求语言精炼、形象生动,请找出四首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作具体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中的“怒涌”非常形象生动。写白云,用“涌”,突出白云的动态美;而“怒”则表现白云涌动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画面鲜明生动。“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运用拟人手法,尤其“推倒”一词,写太平洋推翻地球,力度之大难以想象,以此表现太平洋翻天覆地的破坏力。《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要问诗人们,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不误!不误”,运用反复,语气坚定,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含着此刻诗人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之意。“小心地探出前额”的举动说明海拔之高。岩壁那边上演的是雪峰日落的一幕,“彷徨”一词生动地概括出了夕阳欲落未落之貌。本能地将“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揳入”极为生动形象,写出登山者紧紧抓住岩峰的状态。千层底被撕裂,血滴从鞋底渗出,一个“渗”字,描绘出血不断滴出的状态,也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28 《致云雀》:诗人善于描绘形象,写云雀,用“一跃而上”表现云雀高飞的姿态,突出它的欢快。“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运用比喻,“烈火的轻云”与“蔚蓝的天心”对照鲜明,凸显云雀在天空飞行的美丽景象。除此之外,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色彩鲜明,画面生动,如“淡淡的紫色黄昏”“似银色星光的利箭”“金色的萤火虫”“晶莹闪烁的草地”等。诗的艺术形式精美地配合了云雀清新飘逸的鸣叫声,两者和谐统一,富有强烈的音乐魅力。2.本课四首诗分别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气魄宏大,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即被歌德称之为“趁时机”“来自现实生活”的“应景即兴诗”。它从眼前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感叹句则多用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字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红烛》比喻、拟人、象征手法运用巧妙。抒情的感叹词“红烛啊”多次出现,把红烛当人来写,诗人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风”比喻恶势力,“监狱”比喻禁锢人的封建制度。红烛要燃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文中的红烛象征满怀赤诚和热情,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的热血青年。《峨日朵雪峰之侧》运用白描手法,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太阳彷徨许久,突然“跃入”一片山海,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精炼地表现出来。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还有对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甚至还有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出人意料,但不得不叹为神来之笔。《致云雀》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28       【规律总结】现代诗歌意象本课中的四首诗歌都大量运用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致云雀》中的“似银色星光的利箭”“明月”“清辉”“霓虹似的彩霞”等,这些意象都对表达诗人情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地鉴赏诗歌意象是读懂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真正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第一是要读,其次是要品,尤其是品味诗歌的意象,因为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寄托情感的载体,是品味诗歌情感的钥匙。品味意象,一要落实诗中的语言,分析思考;二要结合意象本身的特点展开联想;三要分析意象,品味意境,即理解诗中意象的特点及意象传达的基本情绪。1.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比喻有明喻、暗喻之别。明喻要求本体、喻体都在诗中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似”“若”“像”“仿佛”一类表示比喻的词语。在明喻中,本体与喻体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不是等同关系。例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这是艾青看了俄国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诗。比喻中的本体是舞蹈家的“人体”,喻体则是“云”“风”等等,现代诗歌中的意象,通常使用“暗喻”(或说“隐喻”)和“曲喻”的手法。所谓暗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如果在诗歌中处理得当反倒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例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闻一多的《死水》把黑暗的旧中国比作“一沟死水”,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28 2.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豺狼是残忍的象征,羊是温顺的象征,孔雀是骄傲的象征,玫瑰是美丽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现代诗中,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篇中的象征性可以是不同的。狼可以象征残暴,但有的场合也可以象征野性,自由不羁等等。所以,现代诗中的意象的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例如,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诗中的“礁石”显然是一种拟人(有身体、有脚站在那里、脸上含着微笑)的象征性的意象。但它究竟象征什么具体的事物,读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没有唯一的、明确的界定。所以说,象征性意象能引发人们联想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拓出自由想象的空间。3.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康桥泛舟寻梦,潇洒而来,又潇洒而去,诗人展示了一系列描述性意象,有“云彩”“金柳”“夕阳”“波光”“青荇(水草)”“清泉——虹——梦”“星辉——歌——笙箫——夏虫”……这些意象都围绕、衬托着“寻梦”的主题。从开始“轻轻的”到结尾“悄悄的”,从“作别西天的云彩”到“不带走一片云彩”,展示了诗人无声胜有声的“沉默”“沉思”的情感历程。      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  “意象”即艺术形象,也就是被赋予了作者情感的、能引发联想的具体的事物。本课中的四首诗歌,都是选取了寻常物象,如“洪涛”“红烛”“蜘蛛”“云雀”等,但是这些寻常物象,一经诗情的熔铸,便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便有了深刻的内涵。即使是同一物象,在不同诗人的笔下,也会有着不同的寄托。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内涵)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歌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1)概括多个意象的共同内涵。(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2.分析意象作用28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某意象,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分析意象含义(内涵)的方法及答题“2步骤”1.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2.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通过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分析意象作用的“5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      【温馨提示】附:古代诗歌中常见的“6种意象”类型常见意象举 例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美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思乡类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愁苦类28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爱情类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 信①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漂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C.“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解析】选D。D项,“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 【解析】仔细阅读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发现本诗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答题时,分别指出本诗与陶诗中的“乐琴书以消忧”通过“琴”“书”等意象各抒发了什么情感,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参考答案: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3.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D.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解析】选C。C项,“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不恰当,没能从全词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牵强附会。通读全词可知,“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28 4.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②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5、6题。孤  雁杜 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雁(节选)闻一多归来罢,流落的孤禽!与其尽在这水国的绝塞,拼着寸磔的愁肠,泣诉那无边的酸楚,不如擢翅回身归去罢!啊!但是这不由分说的狂飙挟着我不息地前进;我脚上又带着了一封书信,我怎能抛却我的使命,由着我的心性回身擢翅归去来呢?(注:此诗是诗人1922年在赴美的旅途中所作)5.下列选项对杜甫的《孤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28 B.颔联“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C.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犹”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沉重的悲哀与伤痛。D.尾联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表现了孤雁对野鸦团聚在一起的羡慕、向往之情。【解析】选D。根据孤雁形象,可以判断D项中“羡慕、向往”错,应主要是“哀愁”和“追寻”。6.两首诗歌中塑造的“雁”的形象有何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孤雁》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孤雁(节选)》刻画的是一只对故乡充满思念、带有使命感和意志力的孤雁形象。诗歌借孤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奋发意志力,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使命感的爱国精神。      【好题精选】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炉 中 煤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因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28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中“殷勤”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思量”是诗人对祖国的思念和希望,希望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B.第三节“重见天光”是指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C.诗人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手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使意境甘美浓郁,便于表达深深的眷念之情。D.“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首尾两句呼应,反复表达了“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解析】选C。C项,“比喻手法”错误。这里是拟物的手法,把自己比作炉中煤。2.试分析“炉中煤”这一意象的意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②“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③“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二、本课四首诗歌各自选用了独特的意象:洪涛、红烛、蜘蛛、云雀。这些不同的意象被作者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28 竹(之一)  每攀登一步都作一次小结 竹(之二)青翠是你的本色坚韧是你的意志 竹(之三)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你空空如也3.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这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诗歌的立意必须揣摩原诗中的具体词语。“攀登”可看出赞美之情,“作小结”体现的是谦虚;“本色”“意志”是赞美,“坚韧”体现的是一种精神风貌;“空空如也”可看出讽刺意味,外表华丽、内里空洞是华而不实之人的形象写照。答案: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虞 美 人秦 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28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词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解析】选B。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无动静相衬。5.“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的能力。对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理解,不仅要抓住其自然属性,还要从自然意象的社会属性出发,知人论世,找出作者写自然意象的深层目的。本词开头两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乱山深处”表现碧桃地处荒僻之所,显示这仙品托身非所。“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说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却没有人来欣赏,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联系注释,这正是词人“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的写照。由此可见,其用意是以花自喻,借物抒情。参考答案:“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