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

ID:7195795

大小:35.1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2-07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_第1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_第2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_第3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_第4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调研分析  党政“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是“单位或组织的第一负责人”。“一把手”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是推进领导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一、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难点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中,积极探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没

2、有从根本上解决对党政“一把手”监督乏力的局面。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意识匮乏,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措施不落实等问题较为突出。   自律意识不强,监督意识匮乏。一些党政“一把手”党的宗旨观念淡薄,以“老大”自居,居功自傲,狂妄自大,视自己为不受监督、不被监督的“特殊干部”,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一听到监督就反感和厌恶,认为监督是挑毛病、找茬子、捅漏子,害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些党政“一把手”把上级的监督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的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的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甚至拒绝监督、反对监督

3、、拖延阻挠监督。调查表明,大多数党政“一把手”在总结自己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时,一条共同的教训就是,学习认识不到位,自律意识、民主意识差。   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从当前来看,“一把手”往往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看不见、管不了,无法监督的局面。这就是一些媒体上所说的“三太现象”——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目前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好,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民主生活会虽然一年比一年规范,但是领导干部讲成绩多,摆问题少,很少用批评和自

4、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削弱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班子其他成员作为副职和助手,不能正确处理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能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而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对一把手不愿监督、不敢监督,致使一些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形成了不正常的人身依附关系,助长了“一把手”主观主义和“家长制”作风,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有名无实,使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   监督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监督体制不顺。现行的监督体制是遵奉执行权力大于监督权力而

5、设置的,监督机构在执行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监督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无权的监督有权的,权小的监督权大的,下级监督上级,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既要受制于人又监督于人。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影响前途;监督同级怕伤感情,影响团结;监督下级怕得罪人,影响威信,致使相当一部分监督者患得患失,顾虑重重,缺乏实施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不愿、不敢正当行使监督权力。   二是监督运行结构不合理,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由于受力量所限和复杂的人性关系制约,存在监督不到位、预防性监督滞后的问题。各种监督形式未能在整体上协调

6、互动,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党政“一把手”由谁监督、怎么监督,目前还没有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程序办法,因而对“一把手”的制约力度不够。例如对“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由于其社会活动面广,对其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的状况不可能有太多了解,因而监督的难度较大。   三是监督措施不到位。监督措施也只是停留在以宣传政策、提前预防为主的层面,监督力度显然不够。如目前实施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作为被审计对象的领导干部有很大一部分是已经被确定为提拔、使用对象或已调离升职,此时审计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工作往往有所顾虑,既怕

7、被认为是“多事”或“不识趣”,更怕查出问题没人撑腰,因此,审计监督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大多流于形式。   监督机制不健全。从现行的干部监督机制的运行情况看,我国现有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是建立在依靠教育手段提高干部素质和依靠组织手段对干部进行管理监督这两个基点上。但现有的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监督的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现行的监督制度,一般性要求多,对“不准”和“禁止”从事的文件规定多,而对违反这些规定,采取的具体处理措施不够有力。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可执行、可不执行的随意性较大,“软”约束有余,“刚

8、”性约束不足。如干部交流制度,对“一把手”到一个地方和一个单位的任职交流期限几乎等同于一般的班子成员。其实一个“一把手”在同一地方、单位任期过长,就会居功自傲,不知不觉落入社会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