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调研报告

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调研报告

ID:7239446

大小:35.8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2-08

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调研报告_第1页
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调研报告_第2页
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调研报告_第3页
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调研报告_第4页
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调研报告  【摘要】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工商部门作为监管机关,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不断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经营主体,打击农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从而保证粮食丰收、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使农民增产、增收。但目前农资市场监管难度较大,困难及问题多,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因此,迫切需要工商部门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本文拟就当前监管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工商部门如何发挥职能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作初浅探讨   【关键字】现状分析、隐患、

2、难点、刚性执法、行政指导、建议   自深入开展“红盾护农”活动以来,工商部门完善了商标富农、权益保农、政策惠农、市场兴农等机制,营造了规范有序的农村市场环境,为农村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农业生产日益规模化、农资产品多样化、农业从业人员构成复杂化的今天,单靠传统的刚性执法护农的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农资消费领域还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现阶段农资市场监管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资市场的现状   在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同时促进了农民对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拉动了农资产

3、销趋旺。近年来,工商局等有关部门重拳出击,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了以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为重点的专项治理打假活动,使恶性重大农资事件减少。另外,随着流通改革的发展,农资市场越来越多的引进现代交易形式,各地一些大农资企业到地方办连锁店、农资超市。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了包括农资市场在内的农村市场秩序总体状况好转。现阶段我国农资市场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分散性:农资销售地域分散、购买力分散,在营销网络构建的深度、广度和整合度上亟待加强;   差异性:地区间购买力的水平存在差异,地区间消费环境存在差异,

4、同一地区不同农民存在购买差异;   示范性:人际传播仍是农村信息传播主要方式,尤其是农村当地的舆论领袖和消费典型,在扮演“示范性”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资市场监管的现状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农资市场监管任重道远。近来,工商系统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采取了严格市场准入、前移监管关口、倡导诚信经营、强化流通环节抽检、加大查处力度、联合执法机制等六项措施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从目前推行的情况看,效果非常显著:   1、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了完整的经济户口登记,对经营主体实行动态监管,并严厉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   2、建立完

5、善的农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结合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安全,在春耕等重要农忙阶段,强化农资产品质量抽查;   3、建立农资打假维权网初步织成。一方面,工商部门通过加强对农资广告专项整治等行动加大对农资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广播标语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工商管理法规和农资市场监管的规定,及时向农民提供各种农资商品信息,营造浓厚的农资打假氛围。 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隐患 1、经营主体不规范   挂靠经营。一些经营者并不具备从事农资经营的条件,却采取缴纳管理费等方式,挂靠在已经取得资质的经营者名下,由取得经营资质的经营者为其办理“分公司”

6、,从事农资经营。   无证照经营。有很多的农资经营者在经营农资时不办理营业执照,他们一般把无照经营场所设置在农民家中,或者打着为农民自用联购代购的幌子,大量购进农资商品,或随车沿路叫买、或上门入户推销,非法从事经营活动。工商部门不能单独上路检查,既使会同其他执法部门联合执法,也很难在现场查获,这些违法经营行为较为隐蔽,不利于执法部门发现。   超越范围经营。有些经营单位和个人虽然只有《农药经营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却兼营种子和农药两种产品,构成了超经营范围经营应当取得前置许可的特殊无照经营行为。 2、农资质量不乐观   由于有

7、些农资经营企业从业条件不完善,管理不能规范,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得一些个体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为贪图便宜,经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甚至是国家明显禁止销售的农资产品,还有一些农资经营者内部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意识单薄,进货把关不严,不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广告宣传不真实   有些经营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私自印制虚假农资广告,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作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任意夸大农资功效、用途。如:某些化肥只具有提高农作物抗病性的功效,但在广告宣传中却将其宣传为具有防治功效的农药。

8、 4、防范意识不到位   许多农民对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的运用主要凭经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多。缺乏识别真伪,质量高低的知识,有的甚至道听途说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农民在购买农资时有的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