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

ID:7247466

大小:33.6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08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_第1页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_第2页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_第3页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_第4页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始终关心“三农”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每年的一号文件精神,都是“三农”的发展问题和优惠政策。党和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普照着广阔的农村天地,给农业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增添了的生机,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面貌。然而,尽管我们

2、党和政府出台了许许多多的惠农政策,为扶持农业和改善农村条件投入了大量财力,实实在在的推动农民向小康迈进,但在农村仍有不平衡的发展,在一些落后的农村“老牛拉车”式的发展速度,实在令人担忧他们步入小康的前景。我所工作的干旱山区七山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七山乡是西部省份干旱山区的典型,这里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上世世代代地“靠天吃饭”。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说明一个问题,人的生存要有一个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在西部干旱山区,山是既干又旱,人们无利可图,没有发展的希望,干旱山区的水也是又干又旱,人们视水如油。这样贫瘠的自然环境,人们只能求助于天,“靠天吃饭”。遇上干旱的年份,颗

3、粒无收;遇上雨水充足的年份,也只能维持温饱,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活面貌。“十年九旱,广种薄收”是对干旱山区农业收入的真实写照。   干旱山区七山乡全乡人口8000多人,拥有耕地67244亩,人均耕地4.9亩,与邻近的川区乡镇相比,人均占有耕地是川区乡镇的5—10倍,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却不及川区乡镇的三分之一。同居一个县,同样的生产能力,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反思,我认为干旱山区的迟缓发展有几个因素在制约着发展的步伐。   一是“水”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干旱山区的发展速度   毛泽东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要丰收,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最

4、关键的问题就是水的问题,水是农业的根本,农民的生命。农业要有收益,农民要提高收入,水就是增加效益和收入的动脉。农业的动脉和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干旱山区的严重缺水,造成人畜饮水严重困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人们仅仅靠土水窖,夏天积雨,冬天扫雪,储藏生活用水。尽管党和政府扶持农民实行的121雨水储蓄工程改变了储藏用水的条件,但改变不了永远缺水的山区困难。人畜无水可饮,耕地就更无水可养了。尽管干旱山区农民人少地多,但由于无水养田,造成“广种薄收”的农业现状,号称亚洲之最的水利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在七山乡境内蜿蜒流淌,如一条巨龙贯穿而过。就地理位置而言,有巨大的天然优势

5、,理应受益匪浅,但这条“入秦”的巨龙硬是撇下了支撑它动脉的七山山区,让这里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继续“靠天吃饭”,这不能不说是工程设计者的失误之处。假如说七山的干旱山区有百分之八十能受益于引大工程,干旱山区就不再是干旱山区,与川区乡镇的差距就不会太大。所以说,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善干旱山区的发展面貌,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做好“水”的文章,只要有了水,干旱山区就有发展的希望农民的生活就会蒸蒸日上。 二是人的观念严重制约着发展速度   观念的更新决定着发展的演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在于他对事物认识上的共鸣。陈旧落后的发展观念,改变不了发展的命运,也创造不出有用的价值。发展中的价值观

6、念尤其重要,有些人在用创造价值的发展观念改变命运,有所作为;有些人在用陈腐的发展观念维持生命,无所作为。发展的优劣全在于观念的创新认识,干旱山区与川区除了水的问题外,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变化,也是一个重大的差别。“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耕作历史,这一漫长的生产传统,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也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但由于它的漫长历程,束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思想,闭关锁国,不求思变,遏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当本来落伍的西欧列强纷纷发展生产时,中华民族还在“二牛抬杠”的牛背上沉睡,致使后来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封建的不求思变的落后发展观念,到

7、现在还根深蒂固,这在平常的农业生产中非常明显的表露无遗。我所说的干旱山区受其烙印极深,先进的事物来了,一时半会很难被人们所接受,需要一段艰难的付出,奏效很慢。为了切实调整干旱山区的种植结构,党和政府通过各种手段,立足“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探索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或多或少给干旱山区带来了福音。但在接受新鲜事物上,干旱山区的农民从根本上还带有传统的保守思想,一时半会不可能全盘接受,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仍旧存在沿用落后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现代农业的发展生命,世袭着落后的种植结构。科学的发展观念很难侵蚀他们的生产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