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庆祝新中国60年征文

新农村庆祝新中国60年征文

ID:7259618

大小:31.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09

新农村庆祝新中国60年征文_第1页
新农村庆祝新中国60年征文_第2页
新农村庆祝新中国60年征文_第3页
新农村庆祝新中国60年征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庆祝新中国60年征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庆祝新中国60年征文老屋是易姓人家的祖业。易姓在村子里是大姓,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相传易家祖上有个崔正公,曾是陈友谅部下负责粮草的官员,积累了大量钱财。退隐后,置田买业,富甲一方。建起了这个老屋。整个老屋九进十八厅,十八个天井。共有大少房间三百余间。规模宏大,占地约百余亩,方圆百里名有所闻。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面装饰,古香古色,显贵人家风范。背倚荆紫峰,门对大旗山。青砖碧瓦,雕梁画柱,轩昂气派,庄严雄伟。老屋东南西北四方,有四口水井,可供两百来人饮用水。正门前是一口六亩大的水塘。夏天,

2、那是老屋孩子们游泳的乐园。老屋东西南北每个方向都有一条通向外界的青石板小路,四面通衢。车马如梭,厢轿如云。俨然与州府的府邸媲美。当地人叫大屋湾。话说土地改革时候,老屋全部充公。用抽签的办法分给村里的穷人。有住正房,有住偏房的,有住阁楼的,有住书房的。喜气洋洋,各无怨言。足足有百来户人家住了进去。整整有三个生产队的农户分别住在这个大院里。户与户之间鸡犬相混,屋檐相接,厅厕共用。家长里短,甚至个人隐私,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想瞒也瞒不住。邻里之间,小孩争吵,大人相护,如是,整个院子便沸腾了,大家都来看热闹了。

3、人多了,免不了有手脚不干净的,顺手牵羊的事也时有发生。谁家东西丢便有了猜疑,事主有可能在大院里指桑骂槐,当天骂娘。总之,人们慢慢地厌倦了这种大院子的生活。于是,条件好一点的,在旁山的地方建起了单三间,或者明三暗六的土砖平房。因为当时的农村人喜欢柴方水便,所以旁山而居。并在旁边建几间杂屋,用来养猪养牛,堆放农具。并在周围种植上风景林,一户一处。环境幽静,风景宜人。慢慢搬出了大院。那些留下在老屋里的人就花钱买下搬走人家的房子。没有人买的就只好将旧房拆掉。或者闲置在那里放些弃置的东西。老屋被拆得七零八

4、落,早已没有了昔日风光。也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到我离开老家的那一年,留下的也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家。到九十年代初期,村里人日益富裕。部分人跑进附近的城市从最底层做起,有收破难的,补鞋的,有做小买卖的。因为他们的勤劳和吃苦精神,他们是村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还有一群人跑到沿海城市,奋斗在流水线上,奋斗在建筑工地上,奔波在大街小巷里,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赚回了一大叠一大叠的钞票。回到老家首先要做的,就是盖一栋漂亮的房子。证明自己的这些年的努力。老屋人赚够钱的,直接将自己居住的旧房拆了,改建成两层或者三层的小洋房

5、。还会在阳台上种些花花草草,喂条名贵的狗来增加富人家气息,在村里扬眉吐气,开心无比。不到十年,老屋原来的踪影荡然无存。变成了鳞次栉比,风格各异的小洋楼,小别墅。老屋已经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那些依山而建的平房也早已全部改建成各式各样,装修别致的现代洋房。周围砌上围墙,装上防盗门防盗锁,院内还小车呢,俨然像小宾馆。还有小数早年居住在老屋的人,已经离开家乡多年,在大都市里有了自己的房产。出入名车代步,家有保姆伺候,过上了现代城市人的生活。老屋旁边的那条窄窄的青石板路早已经没有了踪迹,已

6、经由村里人捐款和自筹修建的宽敞的水泥路所代替。行驶在水泥路上的,不只是自行车,摩托车,偶尔也能看到私家小车开进了自家的小院。只有那四口老井,还依然静静地守护着这一带的人们,默默地注视着老屋的一切变化。。。老屋如今只留下我今天的这些关于文字的记忆了。在中国农村,这样的老屋的故事应该有很多很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