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教科版科学作业本答案

六下教科版科学作业本答案

ID:7288749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10

六下教科版科学作业本答案_第1页
六下教科版科学作业本答案_第2页
六下教科版科学作业本答案_第3页
六下教科版科学作业本答案_第4页
六下教科版科学作业本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下教科版科学作业本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下科学单元知识要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眼所看不清的(细微之处)。2、放大镜使用: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最早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13世纪的(培根)根据老师(格罗斯泰斯特)的建议设计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

2、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常见物品中(球形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水滴、盛有水的玻璃杯、鱼缸等都有放大的作用。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比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触角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蝴蝶的触角是(棒状)状的,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的,蝗虫的触角是(丝状的,天牛的触角是(鞭状)的。用放大镜看电视屏幕图像,发现萤光点由(红、绿、蓝

3、)三种颜色组成。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7、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类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降低温度法)。8、常见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碱面、雪花、长石、石英、云母等。常见非晶体有:玻璃、橡胶、石腊、松香

4、、珍珠、琥珀等。9、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它使人们能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及物体的(精细结构)。1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8六下科学单元知识要点班级:姓名12、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5、大量研究表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4、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结构是:(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15、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它能(运输、储存能量、杀灭细菌病毒、制造养料、遗传、繁殖、生长)等一系列的作用。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还能和病毒作战。

6、16、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可在载玻片上加少量(脱脂棉纤维),也可用(吸水纸)吸走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17、我们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18、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19、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观察范围得到拓展。经历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物体)—放大镜(能看清一些物质的晶体等细小结构)——光学显

7、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细菌和病毒)-扫描隧道显微镜(能观察到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20、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

8、(大小)等,没有产生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8六下科学单元知识要点班级:姓名3、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这是(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5、一些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个部分中,会伴随明显的(物理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