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ID:7297955

大小:33.8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10

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_第4页
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民政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XX区位于XX东部,距市中心5公里,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办事处,36个社区,224个行政村,人口59.5万,其中农业人口26万。近年全区人口平均年死亡率达5‰,火化率均达90%以上。按照《XX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现我区除狄寨街道和洪庆街道部分村外,其余被划定为火化区。从我区农业人口和年平均死亡率计算来看,我区今后50年农业人口骨灰数达6.5万具,同时,全区现有老坟10.5万余座,其中因征地需要迁移2.6

2、万余座,为了我区经济发展,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好骨灰纪念堂建设工作势在必行。现就我区殡改事业发展的一些做法同大家做一交流: 一、具体做法 平坟还耕工作成效显著   1、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机构。我区领导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殡葬改革工作能否落实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区上成立了“XX市XX区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民政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民政局局长担任,公安、工商、卫生、交通、市容、土地等部门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

3、员。领导小组在区民政局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殡改办主任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区殡改办工作人员、全区各街道办殡改员和各村殡改联络员组成,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并定期召开殡改专题会议,商议和协调解决各辖区内存在的问题。   2、健全三级殡管机制,实现殡葬管理目标。为准确、及时地掌握和了解殡葬动向,确保实现“土葬一具、起尸一具、火化一具”的殡葬管理目标,我们建立了区、街道、村三级殡葬管理机制:一是区殡改办全体工作人员分片包街道,通过定期走访、明查暗访等形式掌握殡葬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各街道社事办指定一名

4、殡改员,对本辖区的殡葬工作情况进行反馈和梳理;三是在各村设立殡改联络员,及时上报丧户信息。同时,我们还设立了殡改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方便群众对违规土葬等问题进行举报和监督。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知。殡葬政策宣传工作的力度直接影响到殡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宣传活动。今年上半年,集中组织蹲点宣传14次,悬挂横幅标语92条、设立宣传车6个、张贴宣传画1000余张和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的方式对殡改政策进行宣传。为了普及我

5、区火化率,努力达到全区无土葬区,我们还组织人员深入洪庆街道和狄寨街道的非火化区进行宣讲。通过我们的努力,加深了我区大多数群众对火化丧葬的了解,转变了传统“入土为安”思想,同时此举简化了丧事的大操大办,降低了群众丧葬费用,进一步推进了新农村的各项建设。   4、加强监督执法,落实殡改法规。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殡葬管理,提高各殡改部门的责任意识,我们专门成立了殡葬改革执法队,定期和不定期对各辖区进行检查,对殡改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部门,追究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三月初,我们执法队对全区

6、平坟还耕工作进行了一次大检查。检查过程中,新合街道班家村、东阳村,席王街道地曹堡村和红旗街道常家湾村、马家沟村共发现13座新坟头,我们通过实地核查,确认属于“入棺土葬”。根据我区殡葬改革领导小组意见,我们对相关街道殡改工作负责人和事发村村民代表进行了诫勉谈话,并下发了起尸火化通知书,要求限期对新坟头起尸火化,且设立专人对此事跟踪监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3座坟已全部给予了起尸火化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全区给予通报。4月中旬,区殡改办接到狄寨街道车西村和席王街道马家湾村群众举报,发现乱埋乱葬现象共

7、两起,通过深入调查核实,根据《XX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相关处罚条例和区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给予了严肃处理。这两起事件的解决,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体现了我区殡改工作的执法力度,强化了执法人员的责任心。今年以来,我区共挖棺起尸12例,平毁墓碑230座,截止5月底,全区火化率达95%,比XX年增长了两个百分点。 公益性纪念堂管理和规划情况 1、现有公益性纪念堂的使用和管理   多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以革除丧葬陋习、建设公益性纪念堂为重点的殡葬改革活动,将农村公益性纪念堂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

8、规划。现就已投入使用的纪念堂现状和管理情况介绍如下:   我区最早的骨灰纪念堂建于1994年,位于十里铺街道尹家街村,目前因建设用地有偿征用而停止使用。其余6个均为XX年以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分别位于XX街道XX街村和西渠村、新筑街道北舍村和南吴村、十里铺街道十里铺村和董家门村。占地面积最小的约1350平方米,最大的约1600平方米,可存放骨灰共2.9万余具,现存骨灰3200多具,建筑结构属砖混平房式,以庄重古朴的建筑风格为主,田园风格为辅,采用多村联建的方式节约了土地和建设资金。各纪念堂都设有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