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茅盾小说《虹》

论茅盾小说《虹》

ID:7328972

大小:39.3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2-11

论茅盾小说《虹》_第1页
论茅盾小说《虹》_第2页
论茅盾小说《虹》_第3页
论茅盾小说《虹》_第4页
论茅盾小说《虹》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茅盾小说《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茅盾小说《虹》  摘要:论文重点分析了茅盾写作《虹》的时代背景和《虹》的主要结构,并通过对茅盾《虹》中梅行素人物形象的分析,说明茅盾如何藉由女主角梅行素个人的成长经历,阐述了她价值观和革命观,充分展现这一人物形象存在的意义和魅力,借此来探索生活的意义和规律,给人们以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虹梅行素倪焕之 一、茅盾写作《虹》的背景   茅盾在1927年开始创作小说之前,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编辑、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曾经参与共产党的政治宣传和通信工作。1927年四月至七月间,国共两党分裂,国民党对共产党员及亲共知识分子的大肆捕杀造成国内政治情势的剧烈动荡。为躲避通缉

2、,茅盾蜗居在上海,整整十个月足不出户。身体的囚禁加上内心的痛苦困惑,促使茅盾开始创作《蚀》三部曲,并从此让茅盾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家。   1928年6月,茅盾完成《蚀》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追求》之后,在好友陈望道的建议和帮助之下,于7月离开上海,前往日本东京。1929年5月4日,茅盾在东京为叶圣陶的新作《倪焕之》写下评论《读〈倪焕之〉》一文,从表现“时代性”的角度称赞《倪焕之》为“扛鼎”之作,反击国内空有口号标语而无实质内涵和艺术成就的“革命文学”的批评。与此同时,茅盾自己也正在进行长篇小说《虹》的创作。根据茅盾自述,《虹》的创作时间为1929年4月至7月。   从茅盾

3、的自述无法判断《虹》的创作是否直接受到叶圣陶《倪焕之》的影响,但是两部小说具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两部作品同样是在北伐革命失败,经过一段情绪消沉悲观的时日之后,以较为冷静的态度重新厘清、检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社会情势和历史事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以男主人公倪焕之为小说推进主线,《虹》则以女主人公梅行素为小说推进主线;两者所选取的事件都是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惨案”和1927年国共分裂,北伐革命失败,并且着重人物与时代的互动关系。   本论文想通过对《虹》的分析来说明茅盾在20年代末期,如何藉由小说的形式来回顾、厘清和反省五四运动之后到20年代的革命历史。由于茅

4、盾的《虹》和叶圣陶的《倪焕之》有许多相近之处,在分析《虹》的过程中,将以《倪焕之》作为对照,以此突显茅盾的特色。 二、《虹》的小说结构   《虹》是以女主人公梅行素的成长和社会经历为小说发展主线的,茅盾借此描写了五四新女性从五四到五卅的精神历程和转变。   小说第一节描写梅行素从四川出夔门前往上海的行船路途中的感受。这一节既是对长江巫峡险峻壮丽的自然景致的描写,也同时透过梅行素对风景的感触,概括地呈现梅行素的人生观和面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她的已往的生活就和巫峡中行船一样;常常看见前面有峭壁拦住,疑是没有路了,但勇往直前地到了那边时,便知道还是很宽阔的路,可是走得不久又有峭壁在更前

5、面,而且更看不见有什么路,那时在回顾来处,早又是云山高锁。过去的是不堪回首,未来的是迷离险阻,她只有紧抓着现在,脚踏实地奋斗;她是“现在教徒。”[i]   梅行素是经过五四洗礼的新女性,凭着勇敢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挣脱了家庭婚姻的束缚,在社会经历的冲撞中摸索人生的定位和方向,她不能回头,但也还没有看清前面的目标,所以只能把握“现在”,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一步是一步。茅盾曾提到对巫峡的描写不仅仅是以写实的手法呈现三峡风光之险峻,也暗喻梅的身世,当行船穿过夔门时,同行的文太太感叹“出了川境的长江一路都是平淡无奇的!夔门便是天然的界线”,但梅行素的感受却是:“呀,这就是夔门,这就是四川的大门,

6、这就是隔绝四川和世界的鬼门关!从此也就离开了曲折的窄狭的多险的谜一样的路,从此是进入了广大,空阔,自由的世间!”[ii]对文太太来说,这段行船的旅程纯粹是欣赏三峡美景,但对于在人生的道路上磕磕碰碰的梅来说,三峡之旅就是她生命历程的象征。她将远离多险的四川(过去),她将怀抱着信心和勇气投向未来广阔的世界。   第二节起至第七节开始倒叙梅行素在出川之前的经历。第二节至第五节描述梅行素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勇敢地挣脱传统婚姻的束缚。这是全书中最出色的一部分。梅是个生长在封建家庭,凭着做中医的父亲对她的疼爱而得以接受新式教育的益州女校学生。第二节开始时,正是XX五四运动发生后一个月,这股“

7、爱国运动”和“启蒙运动”结合而成的浪潮扩散到四川XX的时候。当梅跟着同学去参加少城公园的抵制东洋货的爱国运动时,她对所谓“爱国”并没有深切的感受,但在此时她被父亲许配给经营苏货铺的姑表兄柳遇春。即将成为“偷卖日货的苏货铺女主人”的耻辱反而将她推向五四运动的新思潮中。茅盾利用这样的安排将五四“爱国”的概念和“个人解放”的概念结合起来。梅在阅读《新青年》的过程中思考自我解放的道理,并寻求解决个人婚姻问题的方法。她勇敢地向青梅竹马的姨表兄韦玉提出私奔的要求,但抱持着“无抵抗主义”的韦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