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ID:7332163

大小:33.5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11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_第1页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_第2页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_第3页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_第4页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108队,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文章讨论了红花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了该区金的物质来源、成矿阶段和富集规律。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P618.51(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20—0009—02 1概况   红花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地轴中偏东段,与内蒙古地槽接角的地轴北缘,Ⅲ级构造单元为云雾山隆起东北端。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是太古界建平群变质岩系。由老至新分为小塔子沟组,大营子组等变质片麻岩类,中生界为侏罗系上统酸性

2、——中基性火山熔岩及火山沉积岩、少量沉积岩,新生界主要为第三系中新统砂岩及砂泥变质页岩,上新统玄武岩及第四纪黄土。岩层呈北东东——南西西向为主。   区域构造较复杂,东为大木头沟——红花沟断裂,西为碱场——柴胡栏子——西老府断裂,北为碱场——木头沟断裂,中为舍路嘎河断裂,南为四道沟断裂。五条断裂组成了区域基本构造骨架,且控制太古界及中元古界构造层成孤岛状分布,控制了石英脉及脉岩的分布。近东西向、北东向及南北向断裂极为发育,并成带等间距分布,略显格子状的基本格架。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以燕山期酸性为主,以岩基、岩墙和岩脉等产状产出,且受明显构造控制。主要有:   740)this

3、.width=740"border=undefined>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特征   红花沟金矿床各脉均赋存于建平群地层中,明显受区域性大断裂及派生的压性、压扭性断裂控制。矿脉走向北北西或北东,以陡倾斜为主。单个矿体一般长10~600m,厚度0.9~1.5m,最厚可达30m。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内,少数产于蚀变破碎带内,矿体形态多为脉状、透镜状、扁豆体状,部分呈不规则细脉、网脉状,在走向及倾斜方向上具舒缓波状起伏,及由蚀变带连接的变化特征,膨胀狭缩,分枝复合,尖来再现等现象常见。 2.2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成份,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自然金为主,次为黄铜矿、方铅矿、

4、辉银矿及少量闪锌矿等,矿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化学成分以Si、Mg、Cu、Fe、Au为主,伴生元素有Ag、Pb、Zn、S、Co、Ti、Mn、B、Bi、Ni、Cr、Al等。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黄铁矿型、多金属硫化物型等,前二类分布广,多呈黄铁矿——石英脉型。矿石结构以半自形——它形晶粒状结构为主,次为压碎结构,包含交代——胶状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为主,次为浸染状、蜂窝状。   矿石中自然金呈包体金、裂隙金、粒间金、假包体金赋存,少数游离金等分布在金属硫化物及石英脉中,自然金的形态有粒状、细脉、网脉状、浑圆状、片状及不规则状等,

5、粒径多在0.01~0.05mm间。 2.3围岩蚀变特征   近矿围岩主要为条带状混合余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闪长玢岩及混合花岗岩等,在热液作用下均发生蚀变,蚀变的种类与石英脉两侧的近矿围岩性质关系密切,一般围岩以铁镁质为主,常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等;以长英质成份居多,则以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主要为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次之是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少量钠黝帘石化及萤石化。前三种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且分布广泛,为判别金矿矿化好坏的直接标志。 3成矿作用及规律 3.1金的物质来源   根据冶金一公司物探一队1981年对红花沟金矿区各类

6、岩石微量元素丰度值测定结果表明,建平群地层中的片麻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金的丰度值普遍比其他岩石高,金在地壳中的丰度值为3~4ppb,高于地壳丰度值的6~7倍。   其他地质体均具有相同数量级丰度,认为太古代建平群老变质岩层是成为区内脉金的物质主要来源。   建平群地层严格控制着区内石英脉的产出,迄今发现的金矿床都赋存于太古界建平群地层内,说明区内金矿床在地层层位及岩性上的选择是明显的,显示出金矿床或金矿人具有一定的层控性质,也说明建平群这套老变质岩系具有成矿专属性。   740)this.width=740"border=undefined>   赋存地层含金量高于地壳平均

7、值,说明金与地层有关,测定的样品都来自成矿后的建平群地层,其结果未必就是建平群的原始含量,可能建平群最原始含量比现在还要高,受区域变质作用热液活动的影响下,抹去了这一事实的全部记录,使金活动,迁移富集形成金矿床,可认为太古界建平群变质岩系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层。 3.2控矿构造   云雾山隆起自前震旦纪开始隆起后,直至中生代前始终处于剥蚀状态,由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造成区内古老变质岩与四周中生代地层呈断层接触,区内古老变质岩中也产生了不同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