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

ID:73636148

大小:3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2-06-09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1页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2页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3页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4页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5页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6页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7页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8页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9页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_第10页
资源描述:

《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摘要:张爱玲是一位最难将其置于“国家政治地图”上来加以辨识的作家,她的历史经纬只在一座城市。借助上海中产阶层的“社会地利”,张氏在这座市声喧哗的城市里,为自己营构了一种“于其中但隔其外”的生活形态和心理位置。她将一种最富象征意义的“都市人”――身心俱在城市化过程的中产阶层作为凝眸对象,并经其心理轨迹,触及了中国“现代性”的两个核心问题:社会“合理化”过程中的人性归宿和中西文化调适,并描绘出传统中国在都会上海的一种变易图式――从“家族”走向城市中产阶层。关键词:张爱玲;家族语境;私人空间;中产阶层叙事;国家逻辑中

2、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9017510作者简介:叶中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200235)通常将张爱玲(1920―1995)划为“沦陷区”作家,这种政治地理上的划分,自然是一种历史叙事的方式,然亦见出文学史背后一个如影随形的框架。事实上,张氏是一位最难将其置于“国家政治地图”中来加以辨识的作家,她的历史经纬只在一座城市。近年来微观史学的兴起,在补充、修正以政治史为中心的历史叙事的单一性和空疏感的同时,亦赋予文学史以多种社会人文地理。本文以城市社会史为叙事框架,以人与空间的

3、互动关系为观察视点,对张氏的上海行踪、身份迁徙及其文学意蕴再作征询。一、家族语境:苏州河边的老洋房在现代中国,大约没有一个地域性的文人群落,像留居上海的作家那样,会被与其居所联系起来加以认知的。如一批曾跻身上海亭子间的左翼作家,当他们走到了文学史的中心,一个类型学上的名词――“亭子间作家”便诞生了(此称谓一度成了“上海作家”的指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特定居住形式与地域社会生态之间的有机联系。但典型的“上海作家”张爱玲却一生与亭子间无缘,她的生命和历史是从一座建于清末的老洋房开始的。张爱玲的曾祖父张印塘,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

4、官至安徽按察史,太平军兴时,曾助李鸿章建淮军,故张、李两家乃世交。外曾祖父李鸿章,官拜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为晚清洋务领袖之一。祖父张佩纶,同治十年(187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元年(1875)擢升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又署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乃同光年间著名的清流中坚。中法之战,张佩纶被派往福建会办海疆事务,马江一役败后,被革职充军察哈尔。三年戍满,入李鸿章幕,李赏其才,将长女李菊耦(张爱玲祖母)配与为妻。辛亥年,清遗臣及家眷纷纷托庇租界,此时已孀居南京的李菊耦,携张佩纶前妻所生子张志潜,亲生子女张志沂(张爱玲

5、父)、张茂渊(张爱玲姑姑),先避地青岛德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