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学教授治疗肾风外感用药经验

任继学教授治疗肾风外感用药经验

ID:73638237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6-09

任继学教授治疗肾风外感用药经验_第1页
任继学教授治疗肾风外感用药经验_第2页
任继学教授治疗肾风外感用药经验_第3页
资源描述:

《任继学教授治疗肾风外感用药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任继学教授治疗肾风外感用药经验摘要任老在肾风兼外感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认为外感邪气后,邪伏咽喉为肾风发生发展的关键,治肾风外感要重视解袁、治咽喉,驱邪外达以安正。本文从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经验角度,系统阐释任继学教授对肾风兼外感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关键词任继学教授;肾风外感;用药经验“肾风”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中的《素问・奇病论》:“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病生在肾,名为肾风。”以其作为独立病名为任继学教授首创,包括急性肾风(急性肾小球肾

2、炎)和慢性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部分肾病综合征)。任继学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在肾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肾风外感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有幸侍诊,现就任继学教授有关肾风外感的病机和治疗经验进行系统阐释,以供同道参考。肾风的病因病机任继学教授认为,肾风的发生多因感受外邪后因正虚邪犯而发病。正虚是指肾中卫气不生,元气不发。肾中膜原卫气不得循行为邪气潜伏之地、发病之源。外邪是以风寒、风热、时疫病毒为主,其犯人体的途径有两种:①邪毒从皮毛玄府而

3、入,因肺与皮毛相合,又因少阴肾脉注入肺中,循咽喉,由气血之道侵犯于肾,潜伏膜原,久蕴邪毒而发病。②邪毒从呼吸道而人,结于咽喉,因咽喉卫气不足,无力束邪,邪结喉核,营气不从,陷于肉里。“营气者,血之用”,故邪结咽喉之血络或毛脉,血液循环受阻而生红肿,毒随血脉下犯。肾之膜原而为病。亦有药源所致者,多因患感冒、咳嗽、乳蛾之疾,医者、患者依赖抗菌素,致寒遏太过,邪气内伏而不得透发。蕴毒聚邪,由气血之道下犯于肾,邪结肾之膜原、毛脉、缠络、结络、斜络、孙络,造成“络脉缠绊之地”(《医门法律》)气街不通,“气化代谢失常”(《

4、脉理会参》),血脉壅阻,造成“血液稽留,为积为聚,为肿为毒”(《医林绳墨》)。由于血脉肿胀,脉络膜变薄,或毒伤脉络膜有破裂之状,故血液外渗而生血尿。气化代谢失常,肾间动气受伤,封藏失职,肾脏体用俱伤,肾命失用,三焦水道开合功能障碍,决渎无权,水液泛滥,外溢肌肤而生水肿。反之,患肾风者,因体虚易感受外邪侵袭,邪气侵犯肾之膜原,导致肾风病情加重。所以在肾风兼外感的治疗时要正确处理标本、缓急、虚实关系。肾风外感的病机任继学教授认为,当肾风患者每遇外邪侵袭时,毒邪最易循咽喉而人。因为咽喉为肾之连姻,且咽喉为关隘,易为邪

5、犯,少阴肾脉循咽喉,挟舌本。所以外邪入侵,从皮毛玄府而入,或从呼吸道而入,盘踞于咽喉,邪结咽喉之血络或毛脉,郁结不散,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