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综合防治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综合防治

ID:73772136

大小:1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12-25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综合防治_第1页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综合防治_第2页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综合防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综合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综合防治一、玉米大斑病及其防治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世界上玉米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病害。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先由基部叶片发病、渐及上部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主要为害叶片,有时候染叶鞘和苞叶,甚至为害果穗。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绿色斑点,然后由叶脉向两端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灰色斑点,最后变为褐色而枯死。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从根本上消除为害,加强农业防治,中耕除草,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感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玉米播种过晚,一般发病较早故提倡适时早播,连作地块发病严重,故提轮作。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二

2、是改进栽培技术1、控制病原。玉米收获以后,彻底清除田内外病残组织,消灭浸染来源,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关键在于要做得彻底。实践证明,将收集的病残组织连同收下的玉米秸秆等切成小段,与人粪屁及土混合,进行高温发酵沤熟施用,既可增加土壤肥力,又有杀死病菌减少浸染来源。在以玉米秸杆为燃料的地方,应该合理安排烧柴顺序,力争将玉米秸秆在玉米出苗前后烧完。彻底实行这些措施,即可收到“预防为主”的实际效果。清除田间病组织后,结合进行深翻土地,也是增产防病的有效措施。2、实行轮作。埋在土壤里的病残组织上的大斑病菌,在春季仍有部分可以存活。进行适当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的初侵来源。同时,轮作又

3、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必要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积极采用。3、增施肥料加强管理。玉米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发育中期,最易受大斑病菌的浸染,因此,在苗期和抽雄期阶段特别要注意增施氮肥,以保证苗期的茁壮成长和防止后期脱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凡植株生长健状的发病就轻。此外,各地实践证明,中耕和排水及时的田块大斑病显著减轻。因此,因地制宜地加强田间管理,改变田间的小气候,能促进植株发育健壮,增强低抗病害的能力。4、适期播种。早播可以减轻发病,但早播玉米出苗慢,丝黑穗病发生较重。因此,须要根据当地玉米品种的抗病程度、成熟早晚、土壤墒情及排灌条件等,适当调节播种期,使其既有

4、利于减轻大斑病,又能起到防治丝黑穗病作用。三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5%可湿性代森梓、按说明书加水稀释成适当的浓度的溶液,均匀喷雾。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严重时苞叶和叶鞘上也出现连片病斑。常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蔓延。其防治方法是:1.种植抗病品种。2.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株底部病叶并带出田间销毁;秋收后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