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

ID:74450555

大小:23.8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1-08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_第1页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_第2页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_第3页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_第4页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_第5页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_第6页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_第7页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_第8页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_第9页
资源描述:

《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醒脑通脉胶囊研究论文【摘要】醒脑通脉胶囊根据老年人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特点针对性组方,经实验及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就醒脑通脉胶囊立方理论作一总结。【关键词】醒脑通脉胶囊;理论探源脑梗塞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的范畴,中风指的是患者真阴素亏,正气不足,或五志过极,或膏粱厚味,或思虑太过,以致心肝火炽,内风旋动,气逆血菀于上,痰浊蒙蔽清窍,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失语,或不经昏仆,仅有噼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脑病。因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自然界善行数变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而名之

2、,古时又称“颠疾”“击仆”“偏枯”“薄厥”“大厥”“喑痱”“卒中”“类中”“非风”等。历代医家多认为中风是难治病症之一,视其为中医内科四大症(风、痨、臌、膈)之首,犹喻嘉言谓之“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且重,莫有过于此”。醒脑通脉胶囊根据老年人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特点,立足于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经验,针对性组方,经实验及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醒脑通脉胶囊立方理论作一探源。1中风病因病机第9页共9页中风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曾经历了从外因到内因的发展过程。有关中风的记载,最早始于《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3、》:“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风始有专论。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许多医家提出不同看法。其中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丹溪心法》曰:“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三家虽立论不同。但都偏重于内因。其后明代医家又提倡“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王肯堂在《医统正脉全书》提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

4、也。凡人年过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壮岁之际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形盛气衰”。孙文胤的《丹台玉案》有“大法中风诸症,总属风痰……”说法。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更明确指出:“盖中脏者病在里,多滞九窍。……中腑者病在表,多著四肢,其症半身不遂,手足不随,痰涎壅盛,气喘如雷,然木犹能视,口犹能言,二便不秘,邪之中犹浅”。时至清代,叶天士综合诸家学说,进一步阐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导致“内风旋动”的发病机理;王清任指出中风是由“气虚血淤”而成。晚清、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总结前人经验,开始结合

5、现代医学知识,亦提出了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