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

ID:76028711

大小:23.97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2-01-13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1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2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3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4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5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6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7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8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9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7章 电荷转移器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电荷转移器件Charge-TransferDevices—CT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s—CCD斗链器件Bucket-BrigadeDevices—BBD电荷转移器件——CTD的基本原理CTD的核心是MOS电容的有序阵列加上输入与输出部分。在栅电极加上时钟脉冲电压时,在半导体表面就形成了能存储少数载流子的势阱。用光或电注入的方法把代表信号的少数载流子注入势阱中。通过时钟脉冲的有规律变化,使势阱的深度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注入势阱中的少数载流子在半导体表面内作定向运动,再通过对少数载流子的收集和再生得到信号的输出。§7.1电

2、荷转移教学要求:概念:CTD、CCD、BBD了解CCD电荷转移过程。一、电荷转移原理图7-1电荷转移系统数字移位寄存器模拟延迟线两个分开的时钟脉冲——二相系统斗链器件——BBD电荷转移通过采用分立或集成的元件在电路级基础上构成的。§7.1电荷转移二、电荷耦合器件——CCD在器件级基础上的电荷转移结构是通过电荷耦合器件——CCD实现的。在CCD中,少数载流子存储于建立在半导体表面的势阱中。这些载流子通过依次填充和排空一系列势阱沿着表面输运。在它的最简单形式中,CCD是一串紧密排布的MOS电容器,如图7-2的情形所示。§7.1电荷转移二、电荷耦合器件——CCD

3、图7-2三相CCD动作,p+扩散用来限制沟道1.若在图7-2a中,电极2偏置在10V,比它附近两个电极的偏置电压(5V)高,这样就建立了用虚线描绘的势阱,电荷存储在这个电极下边。2.现在让电极3偏置在15V,在电极3下边于是就建立起一个更深的势阱(图7-2b)。存储的电荷寻求更低的电势,因而当势阱移动时它们沿着表面移动。3.注意在这种结构中需要3个电极,以便于电荷存储,并且使转移只沿着一个方向。这三个电极看成是器件的一个级或单元,称为三相CCD。§7.1电荷转移小结:CTD的核心是MOS电容的有序阵列(arrays)加上输入与输出部分。在栅电极加上时钟脉冲

4、电压时,在半导体表面就形成了能存储少数载流子的势阱。用光或电注入的方法把代表信号的少数载流子注入势阱中。通过时钟脉冲的有规律变化,使势阱的深度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注入势阱中的少数载流子在半导体表面内作定向运动,再通过对少数载流子的收集和再生得到信号的输出。§7.1电荷转移§7.2深耗尽状态和表面势阱教学要求:1.了解深耗尽状态及其物理过程。2.导出深耗尽状态下的空间电荷区厚度公式(7-2-7),以及表面势与栅极电压的关系式(7-2-8)和(7-2-9)。§7.2深耗尽状态和表面势阱CCD是利用在MOS结构栅极下使半导体表面形成深耗尽状态进行工作的。深耗尽

5、状态:当VG>2φf时,要达到表面反型层需要有一个过渡过程。在此过渡过程中,半导体处于非热平衡状态—深耗尽状态。这一弛豫过程所需的弛豫时间约为在深耗尽状态中,栅极的正电压排斥P型衬底中的空穴,使半导体表面形成由电离受主构成的负的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为耗尽层。由于不是处于热平衡状态,耗尽层不受热平衡时的最大厚度的限制,而直接由栅压VG的大小来决定。这时表面势也不受形成强反型层时ψs=2φf的限制,也直接由VG的大小来决定。在深耗尽状态,耗尽层厚度Xd>Xdm,表面势ψs>2φf,所以称之为深耗尽状态。深耗尽状态下的SCR厚度和表面势:1.理想MOS结构:§

6、7.2深耗尽状态和表面势阱(7-2-2)§7.2深耗尽状态和表面势阱为简便起见,引入(7-2-3)Vi为耗尽层厚度为()时,在氧化层上产生的电压降。(7-2-4)(7-2-5)(7-2-6)表面势:计入功函数和氧化层电荷的影响,需引入平带电压VFB,则有效的栅极电压为:VG-VFB,代入(7-2-5)式,就可以得到实际MOS的表面势与VG的关系:§7.2深耗尽状态和表面势阱SCR厚度:(7-2-7)(7-2-8)2.实际MOS结构:表面势:【例】P-Si衬底,Na=5×1014cm-3,xo=150nm,氧化层中正电荷的密度Qo=1012cm-2,金属电极

7、为Al的MOS结构。当VG=16V时,计算得:Vi=0.16V,ψs≈15V。显然ψs>2φf,在非热平衡状态,表面处于深耗尽状态。§7.2深耗尽状态和表面势阱这种深耗尽状态,意味着表面处的电子的静电势能-qψs特别低,因此也称为表面势阱。表面势ψs的值标志势阱的深度。由上述例子可知,一般ViVG。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势(7-2-8)式可以简化为:(7-2-9)小结:1.热平衡MOS表面强反型层的建立需要经过一段弛豫时间,而不是当VG>VTH时立即形成的。达到表面强反型层需要有一个过渡过程。在此过渡过程中,半导体处于非热平衡状态,即为深耗尽状态。由于不是处

8、于热平衡状态,耗尽层厚度不受热平衡时的最大厚度的限制。耗尽层厚度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