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

ID:76384724

大小:312.42 KB

页数:115页

时间:2022-01-15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1页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2页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3页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4页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5页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6页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7页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8页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9页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班组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二00七年八月第三讲问题:—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的差别?—怎样消除日常生产中出现的差错?一、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概述(一)差错的概念(二)无差错与无差错管理(三)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的意义—差错与事故的关系(一)差错的概念差错:是指错误或意外的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从安全方面来考虑差错:是指实际操作行为与正确的操作行为之间的偏差与错误,是由于人员违章或人为失误而采取的不恰当的行为动作或措施,这些行为动作可能导致事故,措施又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正确的操作:是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操作行为,以及其他能够使设备设施的功能得以实现,而又不会发生事故的动作行为。(一)

2、差错的概念造成差错的三种情况—违章—人为失误—规程本身的局限性(一)差错的概念1、违章概念:指作业人员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动作和行为。原因:往往是由于管理的缺陷,人员主观故意造成的。违章的判定标准:法律法规、安全规程等。(一)差错的概念违章的分类:按人员的岗位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按违章人员的主观故意分:违章无意违章有意违章无意识或意识不清意识清醒但无知章程本身不合理、不科学章程合理,明知故犯(一)差错的概念2、人为失误是由于作业人员本身生理、心理的局限性,以及生产作业条件、环境对人的影响,或者因人的疏忽而造成的偏差与错误。人为失误注意失误误判断误操作(一)差错的概念(1)注意失误:概念

3、:是指对机器运转情况、作业场所的危险状况、一些预兆与现象、工况、显示器的显示数据等没有注意到或收集、获得的信息是不完整、错误的。原因: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如噪声太大、照明不良,从而影响人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显示器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人读数;人员忙而造成疏忽;注意力不集中;(一)差错的概念知识水平不高而不知道;疲劳、紧张等因素导致没有注意到;人的敏感性差而不能注意到一些细小的预兆与现象;自己没有亲自去观察而是凭主观臆想;自己没有亲自去观察,而是由别人代看的;信息传递错误,如由别人传话、记录不清楚、不完整等。(一)差错的概念(2)误判断原因:没有收集到信息而没有作出判断;根据不完整、错误的信息作出错

4、误的判断;因为知识水平有限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反应慢;受人家的影响等。(一)差错的概念(3)误操作原因:没有获得必要的信息,应该操作而没有操作;因为懒惰而不操作;根据错误的判断进行错误的操作;虽然判断正确,但由于知识所限不会操作;当行为者或操作者在意识不清醒的状况时发生的误操作(即无意违章的第一种情况);(一)差错的概念虽然操作者或行为人处在清醒状态,但由于某种生理、心理缺陷或无知造成误操作(即无意违章的第二种情况);由于怕麻烦、图省事等原因而故意不执行(即有意违章);为了某种目的而多作出某些危险性的行为或动作;因为好奇心理、凑趣心理等而产生的误操作等;对某些突发性的新情况不知道

5、如何操作而作出的误操作。(一)差错的概念3、规章本身的局限性规程的滞后性;规程本身不合理;对一些突发性的新情况,没有做出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其正确的操作方式受操作人员的经验、知识、应变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人生理、心理方面考虑不够。(二)无差错与无差错管理1、无差错:就是无错误和失误,人的实际操作行为与正确的操作行为没有偏差与错误,不会产生事故。2、无差错管理:指通过不断加强现场管理,改善现场工作环境条件,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人员违章、人为失误,防止出现各种差错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三)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的意义1、差错与事故的关系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和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

6、分类: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无伤害事故(包括财产损失事故和未遂事故)事故(三)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的意义2、海因里希法则129300重伤死亡事故轻微伤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无伤害事故(三)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的意义3、事故产生的原因人、物、环境、管理四要素其中8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差错(违章和人为失误)造成的。4、安全生产无差错管理的意义为了防止和减少人员违章、人为事物造成的事故;通过大幅减少无伤害事故,来控制人员伤亡事故。以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为主,有利于强化企业基础、基层安全管理。有利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充分考虑了人员生理、心理、社会的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二、差错产生的原因、性质与种类(

7、一)事故致因理论(二)操作行为分析(三)差错的种类(四)产生差错的影响因素(五)对人为失误的心理分析(一)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频发倾向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对工厂里的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采用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着事故倾向频发者。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