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

ID:77579818

大小:3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2-20

上传者:ㅤ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1页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2页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3页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4页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5页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6页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7页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8页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9页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_第10页
资源描述: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共3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萃震古烁今讳莫如深无所不用其极B.气概自鸣得意再接再厉初生牛犊不怕虎C.陷阱各行其事叠床架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D.松弛九霄云外额手相庆一夫挡关万夫莫开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炼。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D.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快餐食品大多含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西式快餐更是如此,长期食用将使人在体内过多蓄积脂肪而发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危险。B.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D.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东西,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据动物学家观测,有几种昆虫和鸟也有这种“数觉”。但实验表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是什么使我们赢得了用数来表达我们的宇宙的惊人成就呢?丹齐克认为,经历了一连串漫长的特殊的环境,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正是计数,才使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结合为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用什么来计数呢?依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数学语言的结构,几乎是普遍一致的。无论什么地方,人的十根手指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的十根手指毫无疑义地影响了我们数制基底的“选择”。除了十进制外,还有其他两种相当的基底,它们的特征相当地表明了我们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这就是五进制和二十进制。五进制起源于惯用一只手计数的民族,二十进制则起源于计数时手指脚趾并用的原始部族。 然而,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让一群专家来选择基底的话。实用家可能坚持要用有最多因数的数,如十二,大博物学家毕封就曾经提议举世公用十二进制。数学家则坚持要用质数,例如七或十一之类作基底,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宣利:用质数作基底有绝大好处!可是,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改变数制的基底,即便可行,也是极不受欢迎的。计数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起源于人类自身。设想要是人类没有屈伸自如的手指,而只有两只“不分关节”的秃拳,那么我们采用什么进制呢?5.对“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这句话中“前者”“后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B.“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C.“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D.“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6.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数觉”就是对数的感觉,它和听觉、味觉等一样,都是一种感知层次上的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计数”是一种抽象能力,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特殊环境所学会的一种技巧,它是数学发展的前提。C.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是人类运用模拟人类计数方式的采用五或二十进制的工具来帮助计数的特性。D.“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是人是万物的主宰,他们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会,因为人具有计数这一特殊的本领。7.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数学观”是一种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以科学实用方便为原则的数学观念。B.从文化史观点看,改变数制基底由于不符合人们用十指计数的习惯而不被大多数人接受。C.人类如果没有了双手,就不会采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也就失去了计数的能力。D.现代数学观对传统的十进制持反对态度,主张采用最先进的七、十一或十二进制。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汉书》)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上发兵以御之②杀之以应陈涉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①其意不在错也②齐国其庶几乎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①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 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识。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嘴,可惜醒悟得太晚了。第Ⅱ卷(共120分)四(23分)11.将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译文:。(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译文:。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和“对”字衬出离人怎样的神情?答:。(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答: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白居易《琵琶行》)木欣欣以向荣,。(陶潜《归去来兮辞》)(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莫使金樽空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李白《将进酒》)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读书养气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用”之类的问题。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作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 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汲取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荡气回肠”,不正是说一种的经验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高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14.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那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8分)答:15.下面三个形象在文章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请简要作答。(6分)⑴两脚书橱:⑵像个垂死的瘪三:⑶斯须九重真龙出:16.“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这句话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四位文学大家散文中的文气或风格。请就其中的一位,结合曾经学过的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个作家“文气”或风格的理解。(4分)答:17.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否定了“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作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的读书目的,确定了“读书养气”的中心观点。B.“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一句揭示了做人、读书、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什么样的”,在句中重复出现,形成一种直贯而下的语势。C.文章引用了许多直贯古代文学家的诗文来说明观点,这使得全文有了一种书卷气和文化味。D.作者主张“读书养气”,而所谓“气”是后天学养积累的结果。E.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侠气、野气、不驯之气、杀气、霸气等都在作者批评之列。六、(15分)18.将下面一则新闻稿改写成一句话新闻。(4分)中新网2005年2月20日电就美、日两国将发表涉及台海问题的联合声明将台海纳入“安保”范围一事,中国外交部19日作出回答,表示严密关切此事。中国外交部表示,美、日军事同盟是在冷战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双边安排,不应该超出双边范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关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美、日发表任何涉台共同文件,借此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强调,当前,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美、日两国应恪守在台湾问题所做的承诺,不做任何有损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答:。19.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句式相应。(5分)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有一种魔力,,,。当然,。 20.自选话题,依照横线上的比喻形式造句,字数可多可少。文中的比喻物不能再用,横线前的话可自拟。(6分)只有一种死,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成熟的果,发芽的种,落地的叶。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某网站“3026聊天室”有这样一段对话:A.2004年大众汽车杯“感动中国”年度评选节目,真让人感动,激奋。B.是啊,真感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看到那些让我们为之振奋的人的风采,面对着他们的轰轰烈烈,顿时感到自己太平凡,太渺小。C.同感,同感。天地间小小的我,平凡的我,有时真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总想做点感动中国的事,平凡的我们也能感动中国吗?结合上文,请以“我也要感动中国”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参考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1.B(A精粹C各行其是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A(第一空选择“所以”,前一分句“坏习惯”和后一分句“不很好”语意相同,不能选择表转折的“虽然”;第二空的“必须”和“必需”,词性不同,前者是副词,后者是动词;“表示”多与“某种意思”搭配,“表现”有“表示出来”的意思;“透彻”注重的是深度,“精确”注重的是结果与预期的一致性。)3.C(A项中的“独树一帜”常用来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或一派”,用于A项中与语境中的红色旅游相吻合。B项中的“尸位素餐”是指占有职位而不尽职,与语境吻合。C项中的“诚惶诚恐”指惶恐不安,君主时代臣子给君主奏折中的套语,现指惶恐不安,不合D项语境。D项中的“精彩纷呈”符合语境。)4.B(A项语序不当。应为“长期食用将使人在体内蓄积过多脂肪而发胖”;C项应删掉“能否”;D项,“体现”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出去”后加“的意志”)二、(9分,每小题3分)5.A(从“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和“实验表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可知“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从“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可知“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6.B(A项“'数觉'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不合文意。从“经历了一连串漫长的特殊的环境,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正是计数,才使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结合为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可知B项符合文意。从“ 无论什么地方,人的十根手指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的十根手指毫无疑义地影响了我们数制基底的“选择”。除了十进制外,还有其他两种相当的基底,它们的特征相当地表明了我们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这就是五进制和二十进制。五进制起源于惯用一只手计数的民族,二十进制则起源于计数时手指脚趾并用的原始部族。“可知C项不符合文意”。D项“因为人具有计数这一特殊的本领”不符合文意)。7.A(“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让一群专家来选择基底的话。实用家可能坚持要用有最多因数的数,如十二,大博物学家毕封就曾经提议举世公用十二进制。数学家则坚持要用质数,例如七或十一之类作基底,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宣利:用质数作基底有绝大好处!”可知A项符合文意。B项“由于不符合人们用十指计数的习惯”不合文意推断。C项文中无此意。“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知D项推断错误)。三、(9分,每小题3分)8.A(A中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宾短语,表示目的;B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C项前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后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D项前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后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9.C(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性格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事,④是晁错父亲的话)10.C(“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译文】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 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是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四、(23分)11.(1)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5分)(2)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5分)12.(1)离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面对着丰盛的筵席出神。(没扣住关键词“神情”不给分)(3分)(2)“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精于炼字,巧用衬托。(应扣住“隐”“没”两字重点分析)(5分)13.((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别有幽愁暗恨生,铁骑突出刀枪鸣。泉涓涓而始流 (2)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五、(22分)14.⑴读什么书,养什么气(或“从书本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或“读书是养气,是输入”,或“读书是涵养人的综合素质”)。⑵养什么气,作什么文(或“写作是释放,是输出”,或“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或“写作是综合素质的外化”)。15.⑴比喻读书不消化的人⑵比喻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文章时无话可说硬挤也挤不出的人⑶比喻厚积薄发(或有思想有个性有深度)的好文章16.只要求对四位作家中的某一位的文气有基本准确的解释即可(潮——气势恢弘;海——博大精深;泉——纯净明澈;澜——起伏多变)17.BD(A原文并未否定这些读书的目的,而是幽默地说:“均无不可”;C以偏概全,“气”并非只是后天学养的积累,而是先天后天的统一;E理解有偏差,其中“杀气、霸气、蓬勃之气”等并非作者批评的对象)。六、(15分)18.中国坚决反对美日发表任何涉台共同文件19.例:雾有一种魔力,它能渲染成一种美丽,烘托出一种浪漫,酝酿出一种神秘。当然,有时也会迷离成一种迷茫。(每空1分,后四空表达与前面的词语相和谐,否则酌情扣分)20.示例:在人世间,只有精神是不死的,它如同:巍巍的高山,滔滔的大海,灼灼的阳光,皎皎的明月,无形的春风。七、(60分)21.评分标准与高考评分标准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