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ID:77927495

大小:69.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1-29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由于XXX工程的实施,拟在XXX修建XX道路.二、强夯执行标准、依据和加固技术要求强夯施工执行标准:该工程系淤泥层、先对淤泥层挖掉0.5米深淤泥层、回填黄土碎土石层7米深。后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设计依据为。1.建福福建福鼎市站前大道(海城路)工程图纸.2.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强夯地基参数建议书3.建设单位委托书.4.《建设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建筑工程施工质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7.《建筑施工安全检

2、查标准》JG59-99)8.拟建场地的周边情况及回填土土质、回填土深度及我公司多年累计的施工经验。2强夯加固技术要求1.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地基土承截力特征值不小于Fak100kpa2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地基土层为强度高、压缩小、固结稳定较均匀的场地,完全消除新老填土、石的自重沉降及湿陷性沉降。3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道路外缘的宽度为1m。4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强夯后的场地整体沉降约为30-40cm三、强夯设计技术参数1、主要施工参数1)、施工参数①夯击能量:点夯夯击能量为3000N.km。②夯击遍数:分二遍夯击

3、,第一遍为点夯,第二遍为满夯。③夯击次数:第一遍点夯夯击击数暂定为5-6,最后按收锤8cmo为唯一控制质量的标准。④夯击间距:第一遍夯点间距为4.0x4.0m布点.第二遍满夯:采用1000N.km能量一遍夯击。⑤机械设备:点夯采用强夯机为W1001型45T履带式起重机,锤为15T铸钢锤,直径为2.4m,起吊高度为16m.2、收锤标准夯点的夯击数应按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可由施工单位根据实践经验确定)且应满足下列条件:(一)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80mm;(一)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二)不因夯坑过

4、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四、强夯施工技术1、夯区施工本场地各选择有代表性加固难度较大有代表性一个或几个区域进行试验性施工,对设计所确定的施工技术参数进行检验,选取最佳施工参数进行大面积施工。试验性的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地质情况、工程技术要求相同或相似且已有成熟的强夯施工经验时,可以不进行专门试验区试夯,但在全面强夯施工前应先进行小片施工性试夯。第一遍夯点A单点夯击单点夯击目的是测量夯坑及夯坑周围地面变形,计算有效夯实系数(a),以便选择最佳夯击能量,最佳夯击击数(N)、夯点间距(L)等设计参数。试

5、验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15-38-2005广东省标准)设计和执行。a=(V1-V2)N1式中V1一夯坑下沉体积V2—夯坑周围地面变形体积施工工艺及步骤(1)测出该夯击区的起夯面标高并计算出平均值。2)按4.0X4.0m的间距用红色胶袋(装砂)放出第一遍夯点,误差控制在±5cm.(详见《强夯夯点平面布置示意图》)3)3)夯区以第一个夯点作为单点夯试验点,测量夯前标高。4)选用W1001型45T履带式强夯机,配备底面直径为2.4米重15T铸钢锤提升16m高度自由下落,即为2400kN.m的夯击能量.5强夯机和

6、夯锤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中心,误差控制在±15cm内.6测出夯锤顶标高,将数据记录在《强夯施工记录表》上。(详见附表17提起夯锤至设计要求的高度,夯锤自由下落。8当夯锤落下后,测出锤顶标高(在《强夯施工记录》上记下标尺读数,计算出第1击的夯沉量填入表内,并测出沉降观测点的标高。(9)按照第1击的施工方法进行第2击,第3击……的施工。10当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大于8cm或单点击数满足设计要求(即达到收锤标准停止对该试验点的夯击。10测量员计算击该试验点的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和累计夯沉量填入记录内。11通过单点夯建立夯击击数与夯沉量关

7、系曲线、夯击击数与观测点变形量关系曲线确定夯击击数和夯点间距。第二遍满夯点夯完成后,场地推平后选用W2001型45T履带式强夯机进行满夯,施工配备底面直径为2.4米、重15T的铸钢锤提升6.7m高度自由下落,夯击能为1000kN.m,击数一击,不需要布点,锤印彼此搭接35cm。(满夯完成后测出试夯区的夯后标高。根据试夯可以计算强夯施工后场地总下沉量;通过强夯试验区的施工可以估算强夯工程量来确定施工工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