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解读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解读

ID:7813032

大小:335.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2-26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解读_第1页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解读_第2页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解读_第3页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解读_第4页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解读主讲人:李生广联系方式:****************黑龙江省安平施工图审查咨询有限公司实线为新增内容虚线为原有内容删除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损失,制定本规范。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的,主体结构(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

2、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取为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采用《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规定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抗震验算,可靠度水平同78规范相当,并由于非抗震构件设计可靠性水准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即满足了在第一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又满足第二水准的损坏可修的目标。对大多数的

3、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以及有专门要求的建筑,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也就是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强条,新旧一样1.0.3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可采用本规范规定的基本方法。抗

4、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及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50—也就是说从6度开始必须设防。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强条,新旧一样,国家规定的设防区设计必须设防。1.0.5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依据防震减灾法删除:“第三十七条国家鼓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地震小区划图。地震小区划图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

5、审定。”1.0.6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抗震设防列度是一个地区的设防依据,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这是指一个地区而言,提高或降低是政府行为,对某项工程而言,不可降低,但可以提高设计标准。2.1.2抗震设防标准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抗震设防标准,是一种衡量对建筑抗震能力要求高低的综合尺

6、度,即取决于建设地点预期地震影响强弱的不同,又取决于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的不同。本规范规定的设防标准是最低的要求,具体工程的设防标准可按业主要求提高。2.1.3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地震动参数(以加速度表示地震作用强弱程度)为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的图件。2.1.4地震作用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结构上地震作用的涵义,强调了其动态作用的性质,不仅包括多个方向地震加速度的作用,还包括地震动的速度和动位移的作用。2.1.5设计地震动参数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2.1.6设计基本

7、地震加速度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念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2.1.7设计特征周期—50—抗震设计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是超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也叫设计地震反应谱2.1.8场地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2.1.9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状态,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选址,结构选型,确定结构体系。2.1.10抗震措施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

8、造措施。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