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翻译理论引言

理论 翻译理论引言

ID:7818429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27

理论 翻译理论引言_第1页
理论 翻译理论引言_第2页
理论 翻译理论引言_第3页
理论 翻译理论引言_第4页
理论 翻译理论引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论 翻译理论引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翻译(笔译)的理论翻译是沟通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翻译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科学的翻译理论是前人翻译实践的总结,掌握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因此,我们既要重视翻译实践,又不可忽视翻译理论。翻译活动的范围很广,种类很多。按涉及到的语言来分,有本族语译成外语和外语译成本族语两种;按工作方式来分,有口译和笔译两种;按翻译材料来分,有科技材料的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政论作品的翻译及其应用文的

2、翻译;按处理方式来分,有全译、摘译和编译;按翻译方法分:有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想结合。我们现在主要讨论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笔译,翻译材料,尽可能涉及较多的方面和层面。搞好翻译,大量的翻译实践是根本前提,必须亲自动手,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自己的经验。更要借鉴别人总结出的、经实践经验是正确的翻译理论,从中受到启迪。翻译是一门实践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坚持多练,翻译水平自然提高。我们学习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而且这些理论也只是总的理论和原则。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复杂,译者必须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和

3、不同的语体和文体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文学作品的翻译。文学作品可分各种不同体裁,如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但语言上的特点是共同的,即:生动、优美,富于形象性、音乐性、感染性等艺术效果,并且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翻译文学作品不必像科技作品和政论作品那样严谨,可不必处处紧贴原文,有较多的灵活性,以便更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意境和风貌。另外,书面语和口语的翻译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在翻译实践中,要坚持原则性要与灵活性相结合,切不可把所学的翻译理论生搬硬套。翻译是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对原文的再创作,而再创作有时比原创作更难,因为它有局限性

4、。学习和借鉴前人总结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可以用来指导、启发翻译实践,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但这种指导和启发意义的大小,不仅仅决定于理论本身,还决定于译者掌握和驾驭两种语言的水平的高低。因此,为了提高翻译能力,译者除了钻研翻译理论和方法外,还必须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让我们刻苦努力,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翻译能力、提高我们的翻译能水平吧!一、中国翻译史简介大概在远古时代,我国就有了传译之事。《礼记·王制》篇里载有:“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5、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音地),北方曰译。”寄、象、狄鞮、译都是指通译语言的人。当时中原文化高于边陲民族,所以通达志欲只限于言语的沟通,也即所谓口译。可以说,中国的翻译史,是从中原人与周边各少数民族人民打交道开始的;然而我国用文字记载的翻译却是始于佛经翻译,迄今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东汉桓帝(刘志)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波斯国太子安世高(安清),译了包括《安般守意经》在内的三十多部佛经。此后月氏国(张骞出使西域所到的地方之一Indo-Scyths)人支娄迦谶和他的学生支亮以及支

6、亮的弟子支谦(人称“三支”)来到中国,翻译佛经十分有名。竺法护,本为月氏人,世居敦煌,幼年出家,发愤求经,随师至西域,学了多种外国方言文字,带回许多经书,将其中175部佛经译成汉文。 十六国时期,在译经大师释道安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翻译变成了有组织的活动,翻译事业有了很大进步。道安本人不懂梵文,惟恐翻译失真,力主严格直译,一字一句地将《嬖婆沙》译了出来。鸠摩罗什,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译经大师,龟兹人(传说其父为天竺人)。幼年即博闻强记,游历甚广,精通佛教经典。鸠摩罗什考证了以前的佛经译音,批评了翻译的文体,检讨了翻译的方法。

7、他改以前各译家的古直风格,主张意译,并主张译者署名。他翻译了《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十二门论》等300余卷,时人说他的译文有“天然西域之语趣”,表达了原作神情,妙趣横生,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南北朝(420—589)时,应梁武帝萧衍之聘,一个名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来到中国,译了49部经论,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6从隋代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较短,仅37年,译者和译著都不多,其中有释彦中(李姓,赵郡人)梵文造诣很深,对翻译理论有比较透彻的发挥,认为

8、译者应该“一、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二、襟抱平恕,不好专执;三、澹于名利,不欲高炫”。唐代出现了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鸠摩罗什、真谛号称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在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去印度求经,十七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并主持了在组织上更为健全的译场,19年里译出佛经75部,共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