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ID:7855146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28

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_第1页
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_第2页
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_第3页
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定位二、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实行了持续五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GDP年增幅在7%~8%之间的高速平台上运行。但是,从1998年4月以来长达24个月的消费价格持续负增长,到2000年5月由负转正并实现16个月的正增长后,从2001年9月开始又重新陷入了负增长状态,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面对这种情形,众多的专家提出了“过剩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等概念来定位

2、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就我国目前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定位来说,笔者主张将其定位为“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相交织的状况,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定位包含以下四层涵义。(一)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的国家我国的劳动力首先滞留在农业部门。按照王诚1996年估算,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38亿人。此外,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600万人,国企下岗职工1500万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都是围绕着如何创造更多的二、三产业就业岗位来容纳农业和其它部门剩余劳动力的工作进行的。(二)有

3、效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正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致了我国生产能力过剩、失业增加、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及国民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然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一般是与发达国家相联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不同之处恐怕是劳动力过剩非常严重。”(王俭贵,2002)。因此,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是“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三)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相交织2002年我国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GDP增长率达7.9%。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出现了近几年少

4、有的下滑态势。(1)GDP增长7.9%,与2001年同期相比回落0.2个百分点。(2)2002年第一季度,在投资增长19.6%、较上年同期上升7.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体现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4%,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3)2002年1~2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1.3%。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4)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2002年一季度中央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163.6亿元,下降7.3%,而支出增长23.9%。(5)物价指数全面回落,“通货紧缩”阴影挥之不去。2002年居民消费价格和社会商品零

5、售价格继续下降,分别比2001年下降1.9%和0.7%。(6)高速度与高失业并存。2002年GDP7.9%的增长率,由于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1左右(张本波,2002)且有随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继续下滑之势,因而未带来降低失业率和增加就业率的预期效应。以上状况,进一步折射出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特征——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相交织。(四)我国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应当清醒看到,我国经济被“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阴影困扰的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压力之所以没有释放出来,主要是由于政府现在出台的各项政策

6、措施“锁住”了这只“笼中的虎”。(于祖尧,2002)。其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稳健货币政策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人民币不贬值政策正遭受最近日元大幅度贬值和美元贬值的打压。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人民币从1994年开始同美元紧密挂钩,因而2003年初它同欧元和其它外汇的比价跟着美元下跌。同时,中国居民非自愿性储蓄还阻拦了十几万亿元购买力的实现。所以,一旦财政或金融爆发危机,人民币贬值和挤兑风潮就很难避免。二、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正面效应在递减自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

7、7%~8%经济增长。但是,目前此项政策的正面效应已经在递减,它的负面影响在扩大。它在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财政乃至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1)财政赤字成倍增加,财政收入对债务的依存度居高不下。2001年度财政赤字是1997年的4.24倍,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为31.6%。(2)近几年税收以超出GDP增幅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使其得以继续实行,但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9%,增幅回落10.8个百分点。(3)县、乡两级基层政府财力枯竭。(4)随着改革深化,政府各种名目的隐性债务居高不下。例如,我国存在着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不

8、良资产、社会保障金欠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等隐性债务。虽然2001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2.7%,债务余额为16000亿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