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

ID:78774949

大小:159.2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05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1页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2页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3页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4页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5页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6页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7页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8页
资源描述:

《DB51∕T 2497-2018 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30B40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2497—2018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2018-04-18发布2018-05-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2497—2018目次前言...............................................................................II1范围..............................................................................1

2、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适应区域..........................................................................15种植技术...............................

3、...........................................26田间管理..........................................................................27收获利用..........................................................................3IDB51/T2497—2018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

4、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负责起草、甘孜州草原工作站本标准起草人:张瑞珍、何光武、马涛、程明军、曾洪光。IIDB51/T2497—2018川西猫尾草牧草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川西猫尾草牧草生产术语和定义、适应区域、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和收获利用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川西猫尾草的牧草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30.1~2930.11-2001

5、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6142-2008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川西猫尾草PhleumpratenseL.cv.“chuanxi”川西猫尾草PhleumpratenseL.cv.“chuanxi”是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和甘孜州草原工作站从川西地区收集的野生(逸生)猫尾草的种质资源材料中,通过多年栽培驯化和选育而成的野生栽培牧草新品种(登记号533),该品种属禾本科(Gramineae)梯牧草属(PhleumL)多年生牧草,产草量高,在海2拔3500m的高

6、原地区,年均干草产量可达10000kg/hm以上。草质良好,马、牛、羊均喜食。4适应区域4.1海拔在海拔1500m~3600m的地区种植。4.2温度在年均气温5℃~7℃,≥10℃的年积温2000℃的冷凉湿润气候区种植。4.3水分年降水量为500mm~900mm的地区种植。低洼内涝或土壤过湿均不利于生长。4.4土壤1DB51/T2497—2018各种土壤均能生长,但以pH值为5.3~7.7壤土或黏壤土为宜。5种植技术5.1地块选择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厚度20cm以上、不易积水内涝、土壤肥力中等的地块。5.2整地翻耕前,对地面毒杂草等有害植

7、物进行清除,同时,清除石块、残根及其它杂物。可机械清除毒杂草(人工拔除或铲除),也可药物清除(除草剂)。除草剂选择应按GB4285—1989执行。深秋用拖拉2机翻耕25cm~30cm,重耙纵横耙平耙细。结合翻耕施足底肥,底肥可施厩肥15000㎏/hm~300000㎏222/hm或长效有机复合肥(N-P-K:15%-15%-15%)150㎏/hm~300㎏/hm。5.3种植方式单播或混播。混播可根据实际需要与红三叶、白三叶、老芒麦、披碱草等草种混播。混播按红三叶(白三叶):猫尾草:老芒麦(披碱草)=1:1:1。5.4播种5.4.1种子准备选

8、择经法定种子检验机构检验,质量达三级(包括三级)以上的种子。播前适当晒种。质量标准参照GB/T2930.1~2930.11-2001执行。5.4.2播种方式5.4.2.1人工草地撒播或条播,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