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脏腑病机词汇辨证

常有脏腑病机词汇辨证

ID:7877767

大小:6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3-01

常有脏腑病机词汇辨证_第1页
常有脏腑病机词汇辨证_第2页
常有脏腑病机词汇辨证_第3页
常有脏腑病机词汇辨证_第4页
常有脏腑病机词汇辨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有脏腑病机词汇辨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用脏腑病机词汇类证鉴别 【概论】1什么叫病机(病机的含义)病机是指疾病的病因、病位及病程中变化的机理。如张景岳说:“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病机病汇则是说明疾病病变机理的一些专用名词,亦可称为病机术语。2怎样掌握病机必须审证求因,运用四诊,收集症状、体征,通过分析归纳,推断病因、病位及其发展转归,辨别证候属性,从而认清病变机理。3病机词汇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3.1能高度概括辨证所得印象在辨清疾病各个症状病理变化的前提下,把许多错综复杂的症状,加以联系和归类,提出明确的辨证概念,突出病变机理的主要重点,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3.2是指导

2、实践的理论依据病机词汇是表达理性认识的概要性术语,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联系证与治的中心环节,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和进一步演绎分析的基础。3.3是推断疾病证候表现的基础由于病机词汇是根据症状所得出来的抽象概念,因此,反过来也可作为推断疾病症状的基础。临证既应学会“从症求机”,也要注意“从机测症”的思维方法,才能有利于研究病案和讨论病例时的需要。3.4能反映病变的整体关系及其发展转归体现了脏腑之间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提示了疾病的发展演变与转归,加强了对疾病的预见性及治疗方案的计划性。4讲座范围拟在脏腑辨证知识的基础上,将一些临床常用病机名

3、词中的类似证候,加以对比鉴别,并适当联系治法和方药,以求有助于在临证中能比较确切地掌握和应用病机词汇,书写病历,表达辨证所得印象,使其为实践服务。【各论】1心系1.1心气虚弱与心阳不振心阳不振包括心气虚弱而言,因阳虚必然兼有气虚,气虚可以发展到阳虚,也就是说在心气虚的基础上,表现有阳虚征象的,则为心阳虚。区别言之,则病情有轻重之别,病势有缓急之分。心气虚病轻而势缓,主症为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劳累、活动后明显,自汗,神疲,喜卧,脉虚大、细弱、结代,舌质淡胖、苔白。心阳虚病重而势重,兼有汗出肢冷,面浮肢肿,面色灰暗青紫,舌质淡润、紫蓝,脉沉迟等

4、虚寒证。如发展到阳气虚脱,可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咳喘气逆,烦躁,神识昏糊,脉微细欲绝或模糊不清。治法:气虚的补益心气,用养心汤。阳虚的回阳救逆,用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汤。药如黄芪、党参(人参)、炙甘草,及附子、肉桂等。1.2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耗心阴亏耗包括心血不足在内。主要区别在于有无虚火现象。心血虚的无虚火现象,心阴虚者每有虚火征象。心血虚可与脾虚证候同时出现,称为“心脾血虚”;心阴虚易与肾阴虚同时出现,称为“心肾阴虚”。心血虚因血不养心,症见心悸,健忘,夜寐不酣,神疲,面色淡白(黄),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心阴不足则心阳独亢,虚火上炎,症

5、见心悸而烦,惊惕不安,寐少梦多,面热升火,颧红,盗汗,口干,口舌碎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疗:血虚补益心血,用黑归脾汤,药如当归、白芍、丹参、熟地、龙眼肉等。阴虚则滋阴降火,用补心丹,药如麦冬、柏子仁、生地、鸡子黄、黄连等。1.3心阴不足、心阳独亢与心火炽盛(心火上炎)两者都有火象,主要区别在于火的属虚属实。心阴不足、心阳独亢,是在心阴亏耗的基础上,导致心阳独亢,属于虚火,为本虚标实证,其证治可参阅心阴亏耗条。心火炽盛,属于实火,故火旺现象比较突出,症见心悸阵作,烦热躁动不安,失眠、夜多恶梦,口苦而干,口舌糜烂肿痛,小便黄赤灼热,舌质红、

6、尖绛或起刺,苔黄,脉数。治疗:心火炽盛者,当清心泻火,用朱砂安神丸、导赤散加减,药如黄连、山栀、生地、木通、莲子芯、竹叶、珍珠母、生铁落等。如病久火灼伤阴的,按心阴亏耗证治疗。1.4心阳不振与饮凌心阳(水饮凌心)两者俱有心阳失用的病理表现,并有标本关系。如阳虚不能布津,水饮内停,上凌心阳,则可导致“阳虚饮逆”,病变脏器涉及到脾和肾。主要区别有虚实之分。心阳不振属虚,因阳虚气弱,不为神用;饮凌心阳(水饮凌心)属实,因饮邪上逆,水凌火位,心阳被困,不能为用。心阳不振,证治见前述。饮凌心阳,症见心悸,气短,胸胁支满,闷塞不舒,呕吐痰涎,头晕目眩,怕

7、冷,甚则喘咳气逆,痰多清稀起沫,肢体浮肿,尿少,舌苔白滑,质淡,脉沉弦或沉迟。治疗:饮凌心阳当温阳化饮,利水宁心,用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药如桂枝、白术、茯苓、甘草、生姜、附子等。1.5心血瘀阻与心阳痹阻两者均属“心痹”范围,以发作性的心胸暴痛为主症。其区别点在于是血瘀,还是阴寒、痰浊。心血瘀阻者,其痛如绞如刺,牵及肩背,面如漆柴,唇色紫黯,舌有紫斑、紫点,或全部舌质黯紫,脉细涩或结代。因心阳痹阻所致的胸痛其因有二:一为阴寒偏盛,寒凝气滞,痹阻胸阳。症见猝痛无声,口鼻气冷,手足清冷至节,面色发青,汗大出,昏厥不清,舌质淡蓝或淡紫,脉沉迟伏。一为

8、痰浊壅塞,心阳失旷。症见胸痛如塞,心胸憋闷,呼吸喘促,咯吐粘痰,舌苔浊腻,脉缓滑。治疗:心血瘀阻,当活血行瘀,用血府逐瘀汤,药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丹参、莪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