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论文

辩证法论文

ID:79051932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08

辩证法论文_第1页
辩证法论文_第2页
辩证法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辩证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合理吸取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其中,儒家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精神,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就是其重要贡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执著向往和追求,凝结了中华民族对社会文明发展的深度智慧和哲学思考,是中华民族开化史上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古往今来,实现和谐社会是人们的美好追求与向往。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利用、借鉴

2、、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认识、新见解、新发展。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文化外化形式。和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值得我们从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的深刻层面加以把握和理解。我们应努力践行,创建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儒家传统历来注重“和谐”思想。“和”,指协和、调和、和谐、和悦等意义。“谐”,从言,皆声。“谐,和也。”在中国文化中,“和”与“谐”同义,而“和谐”在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儒家在几千年的文化与思想积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

3、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的和谐理念,为建立和谐的封建社会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和为贵”的和谐文化与传统。人自身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点,而人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人有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必须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生存并发展。因此,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个人的物质利益,争取和维护个人的物质利益,这是正当的。因此儒家认为人类追求物质上的“足食”、“富与贵”、“饮食男女”而厌恶“贫与贱”是人之常情,但是取得这些物质条件的途径与方法必须合理。从选择的行业看,儒家强调必须走正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4、”,只要是走正道能够获得的富贵,哪怕是做马夫也是可以的。从求富贵的方法上看,儒家强调也必须有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来摆脱贫贱,那宁可不摆脱它。儒家还提倡在精神层面和道德理性上通过修身养性,形成道德规范及准则,并以此教育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性和社会规范,通过形成自身内心的和谐、精神的和谐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所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建立起“仁”本体,通过“自省、克己

5、、忠恕、慎独、中庸、力行”六个环节,从而实现人人皆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儒家这种修身行为达到的道德境界不仅完全克服了肉体生命发展对于精神生命的阻滞和对立,而且建立了和谐的精神境界。儒家认为,要达到人际和谐、群体和谐,应注重积极地立人,而不是消极地惩恶。应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并且指出“不学礼,无以立。”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按照“礼”的要求立身行事。孔子教导弟子学习时,虽然首先要“博学于文”,但也必须在此基础上“约之以礼”,任何德性都必须以“礼”作为指导,不然,这种德,就会转化为偏执的过错了,所以他说:“恭而

6、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还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君、臣、父、子不仅指具体的人,还是一种“礼”的要求,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这种要求更注重对内在心灵和情感的规范,是人卓然而立,成其为人进而达到身心和谐的基本要求。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根本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社会的人,反过来,社会也是人的社会。人与社会的和谐,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儒家人与社会和谐思想主要通过“孝”

7、、“忠”、“悌”等精神元素构成,要求一个人不仅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且要将这种关系发扬到为国尽忠、报效社会。“忠”,即对待人,帮助人要真心诚意:后者为“恕”,即宽容精神,推己及人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儒家还提出了达到人与社会和谐的具体方法: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今天的话语表述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过得好。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人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物,不仅肉体感官欲求无法脱离自

8、然欲求,同时,人类生命的存在都必须以自然物为载体,一旦离开了自然或者自然遭到人为的破坏,都必然引发人、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是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儒家一方面主张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身边的自然界本身,同时,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