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ID:79074995

大小:53.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08

种群和群落_第1页
种群和群落_第2页
种群和群落_第3页
种群和群落_第4页
种群和群落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B.性别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

2、物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被合成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

3、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A.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B.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D.初步分析,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7.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现有人口的数量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8.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A.依次增加B.依次减少C.基本不变D.没有规律9.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4、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A.88只B.86只C.90只D.92只10.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D.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1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12.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老年组生殖年龄组幼年组DCBA13.外新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①其种群

5、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1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

6、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6.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17.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18.下列能表示蛇和鼠相互关系的曲线是()19.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对植被分布呈“森林→草原→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水分D.矿物质20.人口数量的变

7、化规律是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下列措施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是()A.严格控制人口的出生率B.尽可能保证人口年龄组成的合理性C.适当提高育龄妇女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龄D.提高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21.下列种间关系,两物种均受益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B.水葫芦与浮萍C.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D.螳螂与黄雀22.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